归路晚晴
归路晚晴 (第1/3页)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晚晴》——唐 李商隐
两碗鲜美喷香让人垂涎欲滴的“长鱼面”下了肚的高泽还是和来时一样,坐在自行车的前杠上,由爸爸骑着车往家走,骑到街头卢师傅卖卤菜的摊位,和卢师傅熟络的打了招呼,这才忍着口水恋恋不舍的经过镇上的标志性建筑六角亭,车子就骑上了回家的运河大堤了,大运河的宽阔和静谧就在眼前了,夕阳洒在水面上的光,像是许多条金针银线,随着水波晃动着,厚厚重重的云雾盘踞在天空,夕阳只能乘一点点空隙,迸射一条条绛色霞彩,宛如沉沉大海中的游鱼,偶然翻滚着金色的鳞光。
氾水,因倚运河而与之有了一种不可分割的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站在运河大堤上,一侧是运河,一侧是氾水。你不得不相信,氾水的许多故事,就沉淀在千年运河的河床里,等着我们的高大少去发掘去揭秘呢!
“大河悠悠静无声,绿水迢迢万船行。恩施南北连京越,泽被东西贯古今。隋史不书宣城纸, 朝代功彪碧水清。 今人临河且感叹, 犹谢隋帝并斯民”。
仰望,依然是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船队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大运河清波荡漾,这许多船儿是南去杭州,还是北去京城?
遥想1000多年前,当隋炀帝开发这条南北大运河的时候,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历史的长河有如大运河,光阴消逝,时间推移,现在在大运河两岸,连一棵隋柳也没有了。到了今天 ,在两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杨柳在迎着春风吐翠,显示着中华民族进入了新兴时期。大运河贯穿南北。它南越长江,流经苏省、浙省;北越黄河,流经鲁冀,烟波浩渺几千里。这是与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并称于世的伟大奇迹。万里长城和大运河,同是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骑行于运河东岸,迎面而来的是阵阵清风。白天的景色是在车上匆匆而过了,而当傍晚时候踏上运河大堤的时候,运河变得无比妩媚起来。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吧,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是的,运河在来回穿梭的船上已经点起来的灯光的装点下如盛装出席的贵妇,雍容华贵。对岸林立的建筑反衬着运河的沧桑,水中的倒影随波摇曳,无比婀娜,几支细柳垂落在岸边大堤上,更是增添了几许生机。
回头的时候感觉总是比去的时候快,不经意的,车子已经到了瓦甸了,看到渡口、看着在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水面,高泽的面前顿时就浮现出了写“氾水八景”的那首瓦甸归樵惜老翁中所写的 “霞光波影渡船催,市罢新柴沽酒归。横卧舱艄歌一曲,惊起野鸭满天飞”,只是归樵老翁呢?满天飞起的野鸭呢?看来有机会得和外婆去一趟瓦甸的舅爷爷家,听说舅爷爷的身手非常厉害,也是习武世家呢。
天是一片淡淡的蓝,时而浮云朵朵,一团团似洁白的棉絮。微风吹动着它们柔软的身体,浅吟低唱着,一路悠哉游哉。一路往北骑行,当你低下头看着路边,茵茵的绿草与鲜花儿呢喃,这会儿再抬眼望去,那一片片似棉的白云,全变成“马尾”丝丝缕缕向天空散去。
夕阳已经低垂了,暮色已经也四下里弥漫开来,运河的航道里依旧是如流的船只,来来往往的繁忙热闹,只是多数的船只并没有灯光的点缀,像一个个去往暗夜的精灵来回游荡穿梭,若不是阵阵的马达声和水面荡起的层层波浪暴露了目标,总觉得那一切原本都是运河里的精灵,而夹杂其中的,竟然有几艘红色灯笼点缀的游船,却都已经完全溶入到这片妩媚之中。
一路上一家三口说说笑笑,也不觉得慢,也没觉得累,过了瓦甸、朱马闸,没一会儿刘堡也是近在眼前了。暮色已经模糊起来了,堆满着晚霞的天空,也渐渐平淡下来,没了色彩。这时的运河才显出她艳美的身姿,河里的船只都是一片光明了,而两岸也是或近或远的间隔着星星点点的亮起了灯光,在河水的映衬下,微微的泛黄,却也呼应了摇曳在水面的灯光,看起来竟然也是绿的妖娆,黄的典雅,长长的船队在水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