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第十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艺文志第十 (第1/3页)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辑。



    《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



    《易传·周氏》二篇。字王孙也。《服氏》二篇。



    《杨氏》二篇。名何,字叔元,菑川人。



    《蔡公》二篇。卫人,事周王孙。



    《韩氏》二篇。名婴。



    《王氏》二篇。名同。



    《丁氏》八篇。名宽,字子襄,梁人也。



    《古五字》十八篇。自甲子至壬子,说《易》阴阳。



    《淮南道训》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说。



    《古杂》八十篇,《杂灾异》三十五篇,《神输》五篇,图一。



    《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说》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



    《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



    《经》二十九卷。大、小夏侯二家。《欧阳经》三十二卷。



    《传》四十一篇。



    《欧阳章句》三十一卷。



    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



    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欧阳说义》二篇。



    刘向《五行传记》十一卷。



    许商《五行传记》一篇。



    《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议奏》四十二篇。宣帝时石渠论。



    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入刘向《稽疑》一篇。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讫孝宣世,有《欧阳》、《大小夏侯氏》,立于学官。《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怀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俱,乃止不坏。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



    《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



    《齐后氏故》二十卷



    《齐孙氏故》二十七卷。《齐后氏传》三十九卷。



    《齐孙氏传》二十八卷。



    《齐杂记》十八卷。



    《韩故》三十六卷。



    《韩内传》四卷。



    《韩外传》六卷。



    《韩说》四十一卷。



    《毛诗》二十九卷。



    《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



    《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后氏、戴氏。



    《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



    《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



    《王史氏》二十一篇。



    七十子后学者。《曲台后仓》九篇。



    《中庸说》二篇。



    《明堂阴阳说》五篇。



    《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



    《周官传》四篇。



    《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



    《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



    《封弹议对》十九篇。武帝时也。



    《汉封禅群祀》三十六篇。《议奏》三十八篇。石渠。



    凡《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入《司马法》一家,百五十五篇。



    《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有所错。」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及周之衰,诸侯将逾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说。



    《乐记》二十三篇。



    《王禹记》二十四篇。《雅歌诗》四篇。



    《雅琴赵氏》七篇。名定,勃海人,宣帝时丞相魏相所奏。



    《雅琴师氏》八篇。名中,东海人,传言师旷后。



    《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名德,梁人。



    凡《乐》六家,百六十五篇。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



    《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故自黄帝下至三代,乐各有名。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二者相与并行。周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汉兴,制氏以雅乐声津,世在乐宫,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入窦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记。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



    《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公羊、穀梁二家。《左氏传》三十卷。左丘明,鲁太史。



    《公羊传》十一卷。公羊子,齐人。



    《穀梁传》十一卷。穀梁子,鲁人。《邹氏传》十一卷。



    《夹氏传》十一卷。有录无书。



    《左氏微》二篇。



    《鐸氏微》三篇。楚太傅鐸椒也。



    《张氏微》十篇。



    《虞氏微传》二篇。赵相虞卿。《公羊外传》五十篇。



    《穀梁外传》二十篇。



    《公羊章句》三十八篇。



    《穀梁章句》三十三篇。



    《公羊杂记》八十三篇。《公羊颜氏记》十一篇。



    《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



    《议奏》三十九篇。石渠论。



    《国语》二十一篇。左丘明著。



    《新国语》五十四篇。刘向分《国语》。《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



    《战国策》三十三篇。记春秋后。



    《奏事》二十篇。秦时大臣奏事,及刻石名山文也。



    《楚汉春秋》九篇。陆贾所记。《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



    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



    《太古以来年纪》二篇。



    《汉著记》百九十卷。



    《汉大年纪》五篇。



    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省《太史公》四篇。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借朝聘以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未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邹》、《夹》之《传》。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



    《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两《子张》。《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鲁》二十篇,《传》十九篇。



    《齐说》二十九篇。《鲁夏侯说》二十一篇。《鲁安昌侯说》二十一篇。《鲁王骏说》二十篇。



    《燕传说》三卷。



    《议奏》十八篇。石渠论。《孔子家语》二十七卷。



    《孔子三朝》七篇。



    《孔子徒人图法》二卷。



    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



    《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



    《孝经》一篇。十八章。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



    《长孔氏说》二篇。



    《江氏说》一篇。



    《翼氏说》一篇。



    《后氏说》一篇。



    《杂传》四篇。



    《安昌侯说》一篇。《五经杂议》十八篇。石渠论。



    《尔雅》三卷二十篇。《小尔雅》一篇,《古今字》一卷。



    《弟子职》一篇。



    《说》三篇。



    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



    《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



    《八体六技》。



    《苍颉》一篇。



    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EBBC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母敬作。



    《凡将》一篇。司马相如作。



    《急就》一篇。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



    《元尚》一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



    《训纂》一篇。扬雄作。



    《别字》十三篇。



    《苍颉传》一篇。



    扬雄《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苍颉故》一篇。



    凡小学十家,四十五篇。入扬雄、杜林二家二篇。



    《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扬于王庭」,言其宣扬于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盖伤其浸不正。《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敝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



    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重十一篇。



    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序六艺为九种。



    《晏子》八篇。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子思》二十三篇。名亻及,孔子孙,为鲁缪公师。



    《曾子》十八篇。名参,孔子弟子。



    《漆雕子》十三篇。孔子弟子漆雕启后。



    《宓子》十六篇。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



    《景子》三篇。说宓子语,似其弟子。



    《世子》二十一篇。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魏文侯》六篇。



    《李克》七篇。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



    《公孔尼子》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



    《孟子》十一篇。



    名轲,邹人,子思弟子,有《列传》。



    《孙卿子》三十三篇。名况,赵人,为齐稷下祭酒,有《列传》。《羋子》十八篇。名婴,齐人,七十子之后。《内业》十五篇。不知作书者。



    《周史六韬》六篇。惠、襄之间,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



    《周政》六篇。周时法度政教。



    《周法》九篇。法天地,立百官。



    《河间周制》十八篇。似河间献王所述也。



    《谰言》十篇。不知作者,陈人君法度。



    《功议》四篇。不知作者,论功德事。



    《甯越》一篇。中牟人,为周威王师。



    《王孙子》一篇。一曰《巧心》。



    《公孙固》一篇。十八章,齐闵王失国,问之,固因为陈古今成败也。



    《李氏春秋》二篇。



    《羊子》四篇。百章。故秦博士。



    《董子》一篇。名无心,难墨子。



    《俟子》一篇。



    《徐子》四十二篇。宋外黄人。



    《鲁仲连子》十四篇。有《列传》。



    《平原君》七篇。硃建也。



    《虞氏春秋》十五篇。虞卿也。



    《高祖传》文十三篇。高祖与大臣述古语及诏策也。



    《陆贾》二十三篇。



    《刘敬》三篇。



    《孝文传》十一篇。文帝所称及诏策。



    《贾山》八篇。



    《太常蓼侯孔藏》十篇。父聚,高祖时以功臣封,臧嗣爵。



    《贾谊》五十八篇。



    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