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四十地理三

    志第四十地理三 (第3/3页)

堡四十里,南至通峡砦八十里,北至萧关六十里。萧关,崇宁四年建筑。东至葫芦河一十五里,西至绥宁堡三十里,南至胜羌砦六十里,北至临川堡一十八里



    。临川堡,通关堡,山西堡。系萧关管下。



    西安州。元符二年,以南牟会新城建为西安州。东至天都砦二十六里,西至通会堡五十五里,南至宁安砦一百里,北至啰没宁堡三十五里。荡羌砦,地名没烟峡,元符元年建筑,赐名。后属怀德军。



    通会堡,元符元年赐名,系熙河兰会路修筑,地名祭厮坚谷口,不知何年拨属泾原路西安州。



    天都砦,元符二年,洒水平新砦赐名天都。东至临羌砦二十里,西至西安州二十六里,南至天都山一十里,北至绥戎堡六十五里。



    临羌砦,元符二年,秋苇平新砦赐名临羌。东至通远砦六十五里,西至天都砦二十里,南至定戎砦八十里,北至绥戎砦七十里。



    横岭堡,系天都砦管下。



    甯韦堡,定戎堡,元符二年赐名,地本硷隈川。东至山前堡三十里,西至秦凤路分界堠一十二里,南至通安砦一百里,北至劈通流界堠五十里。



    劈通川堡,啰没宁堡,北岭上堡,山前堡,高峰堡,宁安砦,崇宁五年,武延川峗朱龙山下新砦赐名宁安。东至九羊砦六十六里,西至通安砦六十一里,南至得胜砦九十里,北至西安州一百里。



    那罗牟堡,寺子岔堡,石棚泉堡,通安砦,崇宁五年,乌鸡三岔新砦赐名通安。东至宁安砦六十一里,西至同安堡三十五里,南至甘泉堡一百五里北至定戎砦一百里。



    同安堡,系通安砦管下。



    绥戎堡,管下秋苇川口堡、锹䦆川中路堡、征通谷中路东水泉堡,皆不详建置始末。东至萧关三十里,西至山前堡三十五里,南至临羌砦七十里,北至枅柂岭界堠五十里。



    秋苇川堡,锹䦆川中路堡,征通谷中路东水泉堡。



    熙州,上,临洮郡,镇洮军节度。本武胜军。熙宁五年收复,始改焉。寻为州。初置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熙州、河州、洮州、岷州、通远军五州属焉。后得兰州,因加「兰会」字。元祐改熙河兰会路为熙河兰岷路,元符复故。会州既割属泾原,又改为熙河兰廓路,宣和又改为熙河湟廓路,又改湟州为乐州,又改为熙河兰乐路,寻复改为熙河兰廓路。旧统五州军,兰、廓、西宁、震武、积石六州军相继来属,又改通远军为巩州,凡统九州、三军。崇宁户一千八百九十三,口五千二百五十四。贡毛毼段、麝香。县一:狄道。中下。熙宁六年置,九年省。元丰二年复置。



    砦一:康乐。熙宁六年,置康乐城为砦,省马骔砦。马骔砦旧属秦州长道县。



    堡九:熙宁五年,置庆平、通谷、渭源、北关。六年,改刘家川为当川,置南关、南川。七年,置结河。元丰七年,置临洮。



    通谷,庆平,渭源,结河,南川,当川,南关,北关,临洮。东至定远城四十里,西至定羌城界三十五里,南至熙州六十五里,北至阿千堡七十里。



    安羌城,宣和六年,赐熙河兰廓路新建溢机堡名为安羌城,不知属何州军,姑附于此。



    广平堡。



    河州,上,安乡郡,军事。熙宁六年收复。崇宁户一千六十一,口三千八百九十五。贡麝香。县一:宁河。熙宁六年,置枹罕县,九年省。崇宁四年,升宁河砦为县。旧香子城。



    城一:定羌。熙宁七年,改河诺城为定羌城。



    砦一:南川。熙宁七年,置南山堡,寻改为南川砦。



    堡四:熙宁七年,置东谷。八年,置阎精。元丰三年,置西原、北河二堡。



    东谷,阎精,西原,北河。关一:通会。熙宁七年置。



    循化城,旧一公城,崇宁二年收复,改今名。别见「乐州」。东至怀羌城四十五里,西至积石军界一百余里,南至下桥家族地分一百余里,北至来同堡六十五里。



    大通城,旧达南城,崇宁二年收复,改今名。别见「乐州」。东至通津堡界十五里,西至菊花河六十里,南至扑水原二十一里,北至宁塞堡界十五里。



    安疆砦,旧名当标城,崇宁二年收复,改今名。别见「乐州」。东至来同堡三十三里,西至通津堡五十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一十里,北至黄河二十里。怀羌城,崇宁三年,王厚收复。东至南川砦六十里,西至循化城六十五里,南至洮州界一百七十余里。北至安疆砦一百七十里。



    来羌城,崇宁三年,王厚收复。东至安乡关七十里,西至大通城界三十八里,南至南川界四十八里,北至黄河二十里。



    讲朱城,元符二年,洮西安抚司收复河南讲朱、一公、错凿、当标、彤撒、东迎六城,寻弃之。崇宁二年,再收复。除一公改循化城,当标改安疆砦,余四城皆未详。按:讲朱、错凿、一公、当标皆在河州之南,元符二年,边厮波结先以此四城来降,未几,王赡乃进据之。



    错凿城,彤撒城,东迎城,宁河砦,崇宁四年,已升宁河砦为县,别有宁河砦。东至定羌城三十里,西至河州四十五里,南至通会关三十里,北至河州界二十里。



    来同堡,旧名甘扑堡,崇宁三年筑,赐今名。东至南川砦九十里,西至安疆砦三十五里,南至怀羌城三十五里,北至来羌城三十里。



    通津堡,旧名南达堡,崇宁三年赐今名。东至安疆砦四十五里,西至大通城界二十五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三十里,北至大通城界二十里。



    南山堡,《元丰九域志》属原州绥宁县。



    安乡关,旧城桥关,元符三年赐名。东至京玉关界四十里,西至临滩堡四十里,南至河州界三十五里,北至安川堡界一十五里。



    临滩堡。东至安乡关四十里,西至古鸡山二十里,南至南川砦界二十里,北至黄河四十里。巩州,下。本通远军。熙宁五年,以秦州古渭砦为军。崇宁三年,升为州。崇宁户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七。贡麝香。县三:陇西,元祐五年增置。



    永宁,宁远。崇宁三年,升永宁砦为县,又升宁远砦为县。城一:定西。元丰四年,以兰州西使城为定西城。五年,改定西城为通远军,以汝遮堡为定西城,属通远军。崇宁二年,废定西城管下熨斗平堡,通西砦管下榆木岔堡,并安西城。别见「兰州」。东至龟儿觜镇六十五里,西至龛谷堡一百一十五里,南至通西砦四十六里,北至安西城二十七里。砦六:熙宁五年,割秦州永宁、宁远、威远、通渭、熟羊、来远六砦隶军。六年,置盐川砦。八年,废威远砦为镇。元丰五年,收通西砦。七年,废来远砦为镇,属永宁。崇宁五年,通渭县复为砦,未详何年以砦为县。



    永宁,宁远,崇宁三年,与永宁同升为县。



    通渭,东至甘泉城五十五里,西至巩州六十四里,南至来远镇一百里,北至甘泉城界六十里。



    熟羊,盐川,熙宁六年九月置砦,后改为镇。



    通西。东至甘泉城一百二十里,西至熟羊砦七十里,南至三岔堡四十八里,北至定西砦四十八里。



    堡七:熙宁五年,割秦州三岔、乜羊、广吴、渭川、哑儿五堡隶军。七年,以岷州遮羊堡来隶。元丰元年,遮羊复隶岷州。五年,置榆木岔、熨斗平二砦堡。七年,废乜羊、广吴、渭川、哑儿四堡。



    三岔,旧堡,熙宁四年置。



    榆木岔,崇宁二年废。



    熨斗平,崇宁二年废。



    者达堡,秦州,熙宁五年改古渭砦为通远军,废者达、本当、七麻堡。今通渭乃领七麻堡,不知何年复置者达、本当堡。



    七麻堡,本当堡,扑麻龙堡。



    岷州,下,和政郡,团练。熙宁六年收复。崇宁户四万五百七十,口六万七千七百三十一。贡甘草。县三:祐川,唐县。崇宁三年复。



    大潭,中。建隆三年,合良恭、大潭两镇置县,隶秦州。熙宁七年,自秦州来隶。长道。紧,熙宁七年,自秦州来隶。



    砦五:秦州临江砦,熙宁六年,割隶州。七年,置荔川、┒川、闾川,又置宕昌。



    临江,荔川,┒川,闾川,宕昌。堡三:熙宁六年,以秦州马务堡隶州。七年,置遮羊堡,寻改为镇。十年,置铁城堡。元丰元年,遮羊堡复隶于州。



    遮羊,谷藏,并熙宁七年置。



    铁城。熙宁十年置。



    监一:滔山。熙宁九年置,铸铁钱。



    兰州,下,金城郡,军事。元丰四年收复。崇宁户三百九十五,口九百八十一。贡甘草。县一:兰泉。崇宁三年置,倚郭。



    砦一:元丰四年,置龛谷、吹龙二砦。七年,割吹龙属阿千堡。



    龛谷。元祐七年废。绍圣三年,复修为堡。东至定远砦一百里,西至阿千堡七十里,南至通谷堡一百二十里,北至定远城三十里。



    堡二:元丰四年,置皋兰堡、巩哥关。五年,置西关、胜如、质孤堡。六年,改巩哥关作东关堡,废西关、胜如、质孤堡,置阿千堡。七年,废皋兰堡。元祐五年,复修胜如、质孤二堡,寻废。



    东关,东至质孤堡三十六里,西至兰州一十八里,南至屈金支山三十里,北至黄河不及里。



    阿千。有阿千水。东至屈金支山二十五里,西至西关堡界二十里,南至临洮堡七十里,北至兰州界三十七里。定西城,元丰四年,以兰州西使城为定西城。五年,改定西城为通远军,以汝遮堡为定西城,属通远军。别见「巩州」。



    定远城,元祐七年筑,旧名李诺平,本龛谷砦,因地窄及无水,故废之,改筑为定远军城。东至安西城八十里,西至东关堡五十里,南至龛谷堡三十里,北至黄河一百七里。



    金城关,绍圣四年建筑,南距兰州约二里。崇宁三年,王厚乞移置斫龙谷口,不行。



    京玉关,元符三年赐名,本号把拶桥。东至西关堡四十里,西至通川堡四十里,南至临洮堡一百三十九里,北至六岭分界三十里。



    通川堡。元符三年,自京玉关至啰兀抹通城中路镪厮狐川新筑堡,赐名,寻弃之。崇宁二年,再收复。东至京玉关四十里,西至通湟砦四十里,南至圆子堡约九里,北至六岭分界八十里。别见「乐州」。



    洮州。唐末陷于吐蕃,号临洮城。熙宁五年,诏以熙、河、洮、岷、通远军为一路,时未得洮州。元符二年得之,寻弃不守。大观二年收复,改临洮城仍旧为洮州。三年,升团练。东至岷州界一百一十三里,西至乔家族生界二百里,南至鲁黎族生界一百五里,北至河州界一百二十里。通岷砦。东至铎龙桥六十七里,西至洮州四十里,南至洮河二十里,北至熙州界五十五里。



    廓州,元符二年,以廓州为宁塞城。崇宁三年弃之,是年收复,仍为廓州。城下置一县,五年罢。大观三年,为防御。东至宁塞砦一十七里,西至同波北堡不及里,南至黄河不及里,北至肤公城界十五里。肤公城,旧名结啰城,崇宁三年收复,后改今名。王厚云:结啰城至廓州约三十余里。东至来宾城界一百三里,西至怀和砦界五十七里,南至同波北堡界一十三里,北至绥平堡界二十五里。



    绥平堡,旧名保敦谷,崇宁三年兴筑,赐名。东至保塞砦界二十里,西至清平砦界二十里,南至肤公城界二十里,北至保塞砦界一十七里。



    米川城,旧米川县,崇宁三年修筑。王厚云:米川沿河西至廓州约六十里,过河取正路至结啰城约三程,本城至廓州约三十余里。



    宁塞砦,东至河北堡界四十五里,西至廓州巡检界一十三里,南至黄河一十五里,北至龙支城界五十里。



    同波堡。东至廓州巡检界一十里,西至肤公城界一十五里,南至黄河不及里,北至肤公城一十五里。



    乐州。旧邈川城,元符二年收复,建为湟州,建中靖国元年弃之。崇宁二年又复。三年,置倚郭县,五年罢。大观三年,加向德军节度。宣和元年,改为乐州。东至把拶宗六十里,西至龙支城界六十里,南至来羌城界一百四十里,北至界首赊兀岭一百一十里。通湟砦,故啰兀抹通城,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通川堡四十里,西至湟州三十五里,南至安陇砦二十五里,北至临宗砦界六十里。别见「兰州」。



    宁洮砦,故瓦吹砦,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通湟砦四十五里,西至来宾城一十七里,南至来宾城界二十里,北至安陇砦界一十七里。



    安陇砦,故陇朱黑城,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赤沙岭三十里,西至麻宗山脚二十五里,南至巩藏岭三十五里,北至湟州四十五里。



    安川堡,故ヰ哥堡,在巴金岭上,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湟州界七十里,西至来宾城界四十里,南至安乡关三十里,北至宁川堡四十里。



    宁川堡,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寻弃之。崇宁二年,再收复。



    绥远关,旧名洒金平,崇宁二年建筑,赐今名。东至湟州二十里,西至胜宗谷口三十里,南至麻宗山脚五十五里,北至丁星原四十里。



    来宾城,旧名当川,崇宁三年赐名。东至安川堡分界七十里,西至青丹谷三十里,南至黄河一十里,北至安陇砦七十里。



    大通城,旧名达南城,东至通津堡界十五里,西至菊花河六十里,南至扑水原二十一里,北至宁川堡界一十五里。



    循化城,旧名一公城,别见「河州」。东至怀羌城四十五里,西至积石军界一百余里,南至下乔家族地分一百余里,北至来同堡六十五里。



    安疆砦,旧名当标砦,与大通、循化皆崇宁二年改。别见「河州」。东至来同堡三十三里,西至通津堡五十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一十里,北至黄河二十里。



    德固砦,旧名胜铎谷,崇宁三年筑五百步城,后赐名德固砦。东至绥远关界一十里,西至龙支城界二十里,南至渴驴岭一十里,北至清江山脚二十里。



    临宗砦,崇宁三年赐名。南宗堡稍南一十五里乳骆河之西。东至三诺巩哥岭五十余里,西至丁星原约三十余里,南至湟州分界二十一里,北至界首抹牟岭七十里。



    通川堡,崇宁二年,王厚收复,系湟州管下。别见「兰州」。东至京玉关四十里,西至通湟砦四十里,南至圆子堡约九里,北至六岭分界八十里。



    南宗堡,元符二年,与啰兀抹通城同收复,寻弃之。后再收复。



    峡口堡。与通川、南宗堡皆崇宁二年王厚收复。



    西宁州。旧青唐城。元符二年,陇拶降,建为鄯州,仍为陇右节度,三年弃之。崇宁三年收复,建陇右都护府,改鄯州为西宁州,又置倚郭县。赐郡名曰西平,升中都督府。三年,加宾德军节度。五年,罢倚郭县。东至保塞砦五十七里,西至宁西城四十里,南至清平砦五十里,北至宣威城五十里。龙支城,旧宗哥城,元符二年改今名,寻弃之。崇宁三年收复。东至德固砦界一十八里,西至保塞砦药邦硖二十二里,南至廓州界分水岭四十里,北至习令波族分界八十五里。



    宁西城,旧名林金城,改今名。东至汤厮甘二十里,西至厮哥罗川一百里,南至京雕岭二十里,北至金谷峗四十里。



    清平砦,旧名溪兰宗堡,后改赐砦名。东至廓州绥平堡界三十五里,西至赤岭铁堠子一百二十里,南至怀和砦界二十五里,北至西宁州界二十五里。



    保塞砦,旧名安儿城。以上城砦皆崇宁三年收复,赐名。东至龙支城界二十二里,西至西宁州界三十里,南至廓州界二十里,北至青归族一十五里。宣威城,旧名{牧瓦}牛城,崇宁三年,改今名。东至绥边砦四十里,西至宁西城界三十五里,南至西宁州界二十五里,北至南宗岭九十里。



    绥边砦,旧名宗谷,崇宁三年建筑,后改今名。东至龙支城界六十里,西至宣威城界三十里,南至西宁州界三十二里,北至乳骆河界南一里。



    怀和砦,旧名丁令谷,崇宁三年置砦,赐名,又隶积石军。东至廓州界八十三里,西至青海一百三十余里,南至顺通堡界一十三里,北至清平砦界二十五里。



    制羌砦。政和八年赐名。地名毡岭,属西宁州。



    震武军。政和六年,建筑古骨龙城,赐名震武城。未几,改为震武军。不见四至,据童贯奏,古骨龙元属湟州。通济桥,震武城浮桥,政和六年赐名。善治堡,政和六年,震武城通济桥堡赐名。



    大同堡,本名古骨龙城应接堡,政和六年赐名。



    德通城,本瞎令古城,政和七年,刘法既解震武军围,建筑,赐名。



    石门堡。瞎令古城北,地名石门子,政和七年赐名。



    积石军。本溪哥城。元符间,为吐蕃溪巴温所据。大观二年,臧征扑哥以城降,即其地建军。东至廓州界八十里,西至青海一百余里,南至盖龙峗八十里,北至西宁州界八十里。怀和砦,已见「西宁州」。东至廓州界八十五里,西至青海一百三十余里,南至顺通堡界一十三里,北至清平砦界二十五里。



    顺通堡,东至临松堡一十二里,西至本军一十八里,南至临松堡二十五里,北至怀和砦界一十二里。



    临松堡。东至廓州界五十里,西至顺通堡界一十二里,南至把拶公原界约六十里,北至黄河一十五里。



    陕西路,盖《禹贡》雍、梁、冀、豫四州之域,而雍州全得焉。当东井、舆鬼之分,西接羌戎,东界潼、陕,南抵蜀、汉,北际朔方。有铜、盐、金、铁之产,丝、枲、林、木之饶,其民慕农桑,好稼穑。鄮杜、南山,土地膏沃,二渠灌溉,兼有其利。大抵夸尚气势,多游侠轻薄之风,甚者好斗轻死。蒲、解本隶河东,故其俗颇纯厚。被边之地,以鞍马、射猎为事,其人劲悍而质木。梁泉少桑麻之利,布泉、盐酪资于他郡。上洛多淫祀,申以科禁,故其俗稍变。秦、陇、仪、渭、泾、原、邠、宁、鄜、延、环、庆等皆分兵屯守,以备不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