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卷四 (第2/3页)

 ①宿(xiǔ):一向。工:擅长。



    ②挹(yì):酌,用瓢舀。



    ③酝(yùn):酿造。酎(zhòu):反复多次酿成的醇酒。



    ④悬食:难解。朱谋认为“悬食”二字有脱误。枯枝之年:指秋冬之季。



    ⑤排:打开。桑落之辰:桑叶落的时候。



    ⑥醑(xǔ):美酒。



    ⑦滫(xiǔ)浆:淘米水。



    ⑧别调(diào):另外一种风味。氛氲(yūn):香味很浓郁的样子。



    ⑨佗:同“他”,别的,其他的。



    ⑩薰(xūn):发出馨香。麝(shè):麝香。越:飘散。



    馨逸:飘逸的芳馨。



    牵拂:牵挽提携。相招:邀请。



    索郎:即桑落的反语。有拟人的意味。反语:魏晋南北朝时的一种隐语。以两个字先正着反切(用两个字拼合成一个字的读音:前一个字取声,后一个字取韵和声调),再倒着反切,成为另外两个字。顾:眷念。



    籍征:书籍征求。征:征求,寻找。隽(jùn)句:优美的语句。



    中书:官名中书令之省称,汉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多以名望之士担任。英谈:美谈。



    【译文】



    百姓中有一个姓刘名堕的人,一向擅长酿酒,取河水经多次反复酿成芳香的醇酒,存放很长的时间,然后在桑叶落时打开,所以这酒的名字就叫桑落。这芬芳的美酒,色清白如米泔水,别有一种香味,与其他的酒不同,既似幽兰发出馨香,又似麝香飘散,自成一种飘逸的芳馨。选择地方特产进贡给皇帝时,选择桑落酒作为最好的佳酿。从王公贵族到民间百姓,朋友之间牵挽提携相互邀请时,都要说:索郎很是眷念,想让同伴们一起说说话!“索郎”二字交互反切就是“桑落”,这更成为著写书籍而寻求的名句、中书令文人们的美谈。



    【原文】



    左丘明①《国语》云:华岳②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③,手荡脚蹋④,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



    【注释】



    ①左丘明:相传为春秋时鲁国的史官,《国语》是否为其所作,至今尚无定论。



    ②华岳:即华山,五岳之一,在陕西省东部、华阴市南,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



    ③巨灵:神话传说中劈开华山的河神。



    ④荡:动摇,推荡。蹋:踢。



    【译文】



    左丘明《国语》说:华岳原来是一座大山,阻挡着黄河,河水经过这里只得转一个大弯,河神巨灵,他手推脚踢,把华岳劈成两半,他的手印足迹至今还留在华岳的岩壁上。



    【原文】



    戴延之①云:城南倚山原,北临黄河,悬水百余仞,临之者咸悚惕②焉。西北带河,水涌起方数十丈,有物居水中,父老云:铜翁仲所没处。又云:石虎③载经于此沉没,二物并存,水所以涌,所不详也。或云:翁仲头髻常出,水之涨减,恒与水齐。晋军当至,髻不复出,今惟见水异耳,嗟嗟④有声,声闻数里。按秦始皇二十六年,长狄十二见于临洮,长五丈余,以为善祥⑤,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宫门之前,谓之金狄。皆铭⑥其胸云: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以为郡县,正法律,同度量⑦,大人来见临洮,身长五丈,足六尺。李斯书也。故卫恒⑧《叙篆》曰:秦之李斯,号为工篆,诸山碑及铜人铭,皆斯书也。汉自阿房徙之未央宫⑨前,俗谓之翁仲矣。地皇二年,王莽梦铜人泣,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文,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⑩文。后董卓毁其九为钱。其在者三,魏明帝欲徙之洛阳,重不可胜,至霸水西停之。《汉晋春秋》曰:或言金狄泣,故留之。石虎取置邺宫,苻坚又徙之长安,毁二为钱,其一未至而苻坚乱,百姓推置陕北河中,于是金狄灭。余以为鸿河巨渎,故应不为细梗踬湍;长津硕浪,无宜以微物屯流。斯水之所以涛波者,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