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卷三十八 (第2/3页)

石囷,一名芙容。芙容峰最为竦杰③,自远望之,苍苍隐天④。故罗含云:望若阵云⑤,非清霁素朝⑥,不见其峰。丹水⑦涌其左,澧泉⑧流其右。《山经》谓之岣嵝⑨,为南岳也。山下有舜庙,南有祝融冢⑩。楚灵王之世,山崩毁其坟,得《营丘九头图》。禹治洪水,血马祭山,得《金简玉字之书》。芙容峰之东有仙人石室,学者经过,往往闻讽诵之音矣。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



    【注释】



    ①湘水:今称湘江,为洞庭湖四大水中的最大河流。衡山县:古县名,西晋置,治今湖南省衡山县南。



    ②紫盖:及下文的“石囷”“芙容”,均在今湖南省衡山县。



    ③竦杰:高耸。竦:同“耸”。



    ④苍苍:苍茫。隐:隐没。



    ⑤阵云:浓密如战阵的云层。



    ⑥清霁(jì):雨后或雪后天晴。素朝:早晨天亮的时光。



    ⑦丹水:水名,不详。



    ⑧澧(lǐ)泉:不详。



    ⑨《山经》:即《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包括草木、鸟兽、医巫、风俗等,岣嵝(ɡǒu lǒu):山名,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西。



    ⑩祝融:帝喾(kù)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祝融冢: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西北。



    血马:杀马取血,以为祭祀之用。



    学者:读书人。



    向:面对。背:背靠。



    【译文】



    湘水又北流,经衡山县东。山在西南,共有三座高峰:一座叫紫盖,一座叫石囷,一座名芙容。芙容峰最高峻,从远处望去,苍茫的山影隐没于天际。所以罗含说:遥望衡曲有如阵云,不是雨后放晴,或清晨射出日光的时候,就看不见山峰。丹水在左边腾涌,澧泉在右边流奔。衡山,《山经》称为岣嵝,就是南岳。山下有舜庙,南边有祝融墓。楚灵王时,山崩墓毁,却得到《营丘九头图》。禹治洪水时,杀马祭山,得到《金简玉字之书》。芙容峰东有仙人石室,读书人经过时,常常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衡山东南两面濒水,倒映于湘江中;从长沙到这里,沿湘水的七百里航程中,有九次面山,九次背山。所以渔歌说;风帆随着湘水转,眺望衡山有九面。山上有飞瀑下泻,与下面的青林相映,直向山麓倾泻而下,望去宛如挂在山间的白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