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梨洲先生原序

    黄梨洲先生原序 (第2/2页)

《学案》宗旨杂越,茍善读之,未始非一贯。”此陈介眉所传述语也。壬申七月,一病几革,文字因缘,一切屏除。仇沧柱都下[15]寓书,言北地隐士[16]贾若水者,手录是书[17]而歎曰:“此明室数百年学脉[18]也,可听之埋没乎!”亡何,贾君逝[19],其子醇菴承遗命刻之。嗟乎!温公《通鑑》成,歎世人首尾毕读者少[20]。此书何幸,而累为君子所不弃乎!暂彻呻吟,口授儿子百家书之。



    康熙癸酉岁,紫筠斋谨梓。



    [7]《文集》“工夫”作“功力”。



    [8]《文集》“万殊也”下有“穷心则物莫能遁,穷物则心滞一隅”句。



    [9]《文集》作“只是印我心体之变动不居”。



    [10]《文集》“如”作“犹”。



    [11]《文集》“矍矍”作“蹻蹻”。



    [12]《文集》“未化也”下有“况於他人乎”句。



    [13]《文集》作“许酉山刻数卷而止,万贞一又刻之而未毕”。



    [14]《文集》“钞本流传”下无“颇为好学者所识”句,以下则作“陈介眉以谨守之学读之,而转手汤潜庵,谓余曰:‘《学案》宗旨杂越,茍善读之,未始非一贯也。’”



    [15]《文集》“都下”作“都中”。



    [16]《文集》无“隐士”二字。  [17]《文集》作“见《学案》”。



    [18]《文集》作“数百岁之书”。  [19]《文集》“逝”作“死”。



    [20]《文集》作“歎览者未终一纸,已欠伸思睡,能读之终篇,惟王益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