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诸儒学案上二

    卷四十四 诸儒学案上二 (第2/3页)

形象声气方所者,皆不甚大,惟理则无形象之可见,无声气之可闻,无方所之可指,而实充塞天地,贯彻古今,大孰加焉!故周子言无极而太极。



    做人须向志士、勇士、不忘上参取,若识得此意,便得此心,则自无入不自得。



    人要为圣贤,须是猛起,如服瞑眩之药,以黜深痼之疾,真是不可悠悠。



    学者须要置身在法度之中,一毫不可放肆,故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先生为学严密如此。)



    吾辈做事,件件不离一敬字,自无大差失。



    一诚足以消万伪,一敬足以敌千邪,所谓先立乎其大者,莫切於此。



    非礼勿视,则心自静。



    学者须要识得静字分晓,不是不动便是静,不妄动方是静,故曰“无欲而静”。到此地位,静固静也,动亦静也。(静字看得精极。)



    天理存亡,只在一息之间。(其严乎!先生存养之密可见。)



    生死路头,惟在顺理与从欲。



    能真知义理之味无穷,则穷达自不足以动念。



    圣人之心,一天地生物之心,天地之心,无一物不欲其生,圣人之心,无一人不欲其善。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是这忧勤惕励之心,须臾毫忽,不敢自逸。理无定在,惟勤则常存,心本活物,惟勤则不死。常人不能忧勤惕励,故人欲肆而天理亡,身虽存而心已死,岂不大可哀哉!(勤之一字,是千古作圣的单方。)



    人之为学,须是务实,乃能有进,若这?工夫,欠了分毫,定是要透过那?不得。



    学圣希贤,惟在存诚,则五常百行,皆自然无不备也。无欲便觉自在。(惟无欲者可作此语。)



    人只为有欲,此心便千头万绪,做事便有始无终,小事尚不能成,况可学圣人耶?(语极的确。)  受道者以虚心为本,有所挟,则私意先横於中,而不能入矣。  人能於天命顺而不咈,受而不拒,便是处死生富贵之要。



    直者生之道,循理而行,虽命之所遭有不齐,而莫非生道。(见得极透。)



    得一善,逞一善,得一能,逞一能,是谓道听涂说。



    今人轻易言语,是他此心不在,奔驰四出了。学者当自谨言语,以操存此心。



    修身见於世,盖实之不可掩者,非君子愿乎其外,而欲以自见也。



    人性本善,而感动处有中节、不中节之分,其中节者为善,不中节者为恶。(知学则知中节,而动无不善。)



    道无形体可见,而圣人一身,浑然此道,故无形体之道,皆圣人身上形见出来。(人皆有之,第日用不知,不自作主宰耳,非道远人也。)



    为仁之功,用力特在勿与不勿之间而已。自是而反,则为天理;自是而流,则为人欲;自是克念,则为圣;自是罔念,则为狂。特毫忽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