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三 经籍考十

    ●卷一百八十三 经籍考十 (第2/3页)

《春秋通解》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冯山允南撰。普州人,澥之父也。



    ※《春秋会义》二十六卷



    晁氏曰:皇祐间进士杜谔集《释例》、《繁露》、《规过》、《膏肓》、《先儒同异篇》、《指掌碎玉》、《折衷》、《指掌议》、《纂例》、《辩疑》、《微指》、《摘微》、《通利》、《胡氏论》、《笺义》、《总论》、《尊王发微》、《本旨辩要》、《旨要》、《集议》、《索隐》、《新义》、《经社》三十馀家成一书,其後仍断以已意。虽其说不皆得圣人之旨,然使後人博观古今异同之说,则於圣人之旨,或有得焉。



    陈氏曰:自《三传》及啖、赵诸儒讫於孙氏《经社》,凡三十馀家,集而系之,时述以已意。有任贯者为之序。



    ※《春秋口义》五卷



    陈氏曰:胡翼之撰。至宣十二年而止。戴岷隐在湖学尝续之,不传。



    ※《春秋皇纲论》、《明例隐括图》共六卷



    陈氏曰:太常博士王哲撰。至和间人。《馆阁书目》有《通义》十二卷,未见。



    ※《左氏解》一卷



    陈氏曰:专辩《左氏》为六国时人,其明验十有一事。题王安石撰,其实非也。



    ※《左氏邦典》二卷



    陈氏曰:唐既潜亨撰。质肃之侄,自号真淡翁,与其子鞪问答而为此书。邹道乡为之序。



    ※《左氏鼓吹》一卷



    陈氏曰:彭门吴元绪撰。



    ※《春秋後传》、《补遗》共二十一卷



    陈氏曰:陆佃撰。《补遗》者,其子宰所作也。宰字元钧,游之父也。



    ※《春秋通训》、《五礼例宗》共二十六卷



    陈氏曰:直秘阁吴兴张大亨嘉父撰。其自序言:"少闻春《秋於》赵郡和仲先生。某初盖尝作《例宗》,论立例之大要矣,先生曰: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领会,多求之绳约中,廼近法家者流,仔细缴绕,竟亦何用?惟丘明识其用,然不肯尽谈,微见端兆,使学者自得之。予从事斯语十有馀年,始得其彷彿。"《通训》之作,所谓去例以求经略,微文而视大体者也。东坡一字和仲,所谓赵郡和仲,其东坡乎?然《例宗》考究,亦为详治。



    ※胡文定《春秋传》、《通例》、《通旨》共三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胡安国被旨撰。安国师程颐,其传《春秋》事,按《左氏》义,取《公》、《榖》、之精者,采孟子、庄周、董仲舒、王通、邵尧夫、程明道、张横渠、程正叔之说,以润色之。其序略曰:"近世推隆王氏新说,按为国是,独於《春秋》,贡举不以取士,庠序不以设官,经筵不以进读,断国论者,无以折衷,天下不知所適,人欲日长,天理日销。其效使夷狄乱华,莫之遏也。"



    陈氏曰:绍兴中经筵所进。大纲本《孟子》,而微旨多以程氏之说为据。近世学《春秋》者皆宗之。《通旨》者,所与其徒问答,及其他议论条例,凡二百馀章,其子宁辑为一书。



    《中兴史志》曰:安国书与孙觉合者十六七。



    《朱子语录》曰:胡文定《春秋》非不好,却不合这件事圣人意是如何下字,那件事圣人意又如何下字。要知圣人只是直笔据见在而书,岂有许多忉怛?胡《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



    ※《春秋指南》十卷



    晁氏曰:吴园先生张根知常撰。以征伐会盟,年经而国纬。汪藻为之序。



    陈氏曰:专以编年旁通该括诸国之事,如指诸掌。又为《解例》,亦用旁通法。其他《辩疑》、《杂论》诸篇,筹略其义,多所发明。



    ※《春秋新传》十一卷



    晁氏曰:皇朝余安行撰。采三《传》及孙复四家书,参以已意为之。



    ※《四家春秋集解》二十五卷



    晁氏曰:或人集皇朝师协、石季长、王棐、景先之解为一通,具载本文。



    ※《春秋机括》一卷



    晁氏曰:皇朝沈括存中撰。《春秋》谱也。



    ※石林《春秋传》、《春秋考》、《春秋谳》共七十二卷



    陈氏曰:叶梦得撰。各有序。其序《谳》曰:"以《春秋》为用法之君而巳,听之有不尽其辞,则欺民;有不尽其法,则欺君。凡啖、赵论三家之失,为《辩疑》;刘氏广啖、赵之遗,为《权衡》。合二书,正其差误,而补其疏略,目之曰《谳》。"其序《考》曰:"君子不难於攻人之失,而难於正己之是。必有得也,乃可知其失;必有是也,乃可斥其非。自是《谳》推之,知吾之所正为不妄也,而後可以观吾《考》;自其《考》推之,知吾之所择为不诬也,而後可以观吾《传》。"其序《传》曰:"《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详於史,而事未必实,以其不知经也。《公》、《榖》传义不传事,是以详於经,而义未必当,以其不知史也。乃酌三家,求史与经,不得於事,则考於义;不得於义,则考於事,更相发明,以作《传》。"其为书,辩订考究,无不精详,然其取何休之说,以十二公为法天之大数,则亦未可晓也。



    ※《春秋经解》、《本例例要》共十七卷



    陈氏曰:涪陵崔子方彦直撰。绍圣中罢《春秋》取士,子方三上书,乞复之,不报,遂不应进士举。黄山谷称曰:"六合有佳士曰崔彦直,其人不游诸公,然则贤而有守可知矣。"其学辩三《传》之是非,而专以日月为例,则正蹈其失而不悟也。



    ※《春秋本旨》二十卷



    陈氏曰:知饶州丹阳洪兴祖庆善撰。其序言:"三代各立一王之法,其末皆有弊。《春秋》经世之大法,通万世而无弊。"又言:"《春秋》本无例,学者因行事之迹以为例,犹天本无度,历者即周天之数以为度。"又言:"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学者独求於义,则其失迂而凿;独求於例,则其失拘而浅。"若此类多先儒所未发,其解经义,精而通矣。兴祖尝为程瑀作《论语解序》,忤秦桧,贬昭州以死。



    ※《春秋正辞》、《通例》共三十五卷



    陈氏曰:知盱眙军东平毕良史少董撰。良史为东京留守属官,东京再陷,留虏中三年,著此书。已而得归,表上之。



    ※息斋《春秋集注》十四卷



    陈氏曰:礼部侍郎鄞高阅抑崇撰。其学专本程氏,序文可见。



    ※夹漈《春秋传》、《春秋考》、《地名》共十四卷



    其《通志》中自述曰:按《春秋》之经,则鲁《史记》也,初无同异之文,亦无彼此之说,良由三家所传之书有异同,故是非从此起。臣作《春秋考》,所以是正经文,以凡有异同者,皆是讹误。古者简编艰繁,学者希见亲书,惟以口相授。左氏世为楚史,亲见官书,其讹差少,然有所讹,从文起。公、榖,汉之经生,惟是口传,其讹差多,然有所讹,从音起。以此辩之,了无滞疑。又有《春秋传》十二卷,以明经之旨,备见周之宪章。



    陈氏曰:其学大抵工於考究,而义理多迂僻。



    ※《春秋经解》、《指要》共十四卷



    陈氏曰:知常州永嘉薛季宣士龙撰。《指要》列谱例於前,其序专言诸侯无史,天子有外史,掌四方之志,而职於周之太史。隐之时,更周历而为鲁史。季宣博学通儒,不事科举,陈止斋师事之。季宣死,当乾道九年,年四十。其为此书,实绍兴三十二年,盖甫二十岁云。



    《朱子语录》曰:薛常州解《春秋》不知如何率意如此,只是几日成此文字!如何说诸侯无史,《内则》尚有闾史。又如赵盾、崔杼事,皆史臣所书。



    ※《春秋集传》十五卷



    陈氏曰:监察御史王葆彦光撰。朱新仲为作序。葆,周益公之妇翁也。其说多用胡氏。



    ※《春秋集解》十二卷



    陈氏曰:吕本中撰。自三《传》而下,集诸家之说,各记其名氏,然不过陆氏及两孙氏、两刘氏、苏氏、程氏、计崧老,胡文定数家而巳。大略如杜谔《会义》而所择颇精,却无自已议论。



    《朱子语录》曰:吕居仁《春秋》亦甚明白,正如某《诗传》相似。



    ※《左传类编》六卷



    陈氏曰:吕祖谦撰。分类外内传事实、制度、论议凡十九门,首有纲领数则,兼采他书。



    ※《左氏博议》二十卷



    陈氏曰:吕祖谦撰。方授徒时所作。自序曰:"《春秋》经旨,不敢僭议,而枝辞赘喻,则举子所以资课试也。"



    ※《左氏说》三十卷



    陈氏曰:吕祖谦撰。於《左氏》一书,多有发明,而不为文,似一时讲说门人所抄。



    《朱子语录》曰:东莱有《左氏说》,亦好,是人记录他言语。



    ※《左氏国纪》



    徐得之撰。止斋陈氏序曰:自荀悦、袁宏以两汉事编年为书,谓之左氏体,盖不知《左氏》於是始矣。昔夫子作《春秋》博极天下之史矣,诸不在拨乱世、反之正之科,则不录也。左氏独有见於,经故采史记次第之,某国事若干,某事书,某事不书,以发明圣人笔削之旨云尔,非直编年为一书也。古者事、言各有史,凡朝廷号令,与其君臣相告语为一书,今《书》是巳;被之弦歌,谓之乐章为一书,今《诗》是也;有司藏焉;而官府都鄙邦国习行之为一书,今《仪礼》若《周官》之《六典》是巳;自天子至大夫士民族传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