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五 经籍考十二

    ●卷一百八十五 经籍考十二 (第2/3页)

:经云"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於父",而《孟子》猥曰:"父子之间不责善",夫岂然哉!今介甫因谓当不义则诤之,非责善也。噫!不为不义,即善矣。阿其所好,以巧慧侮圣人言至此,君子疾夫!



    ※范淳夫《古文孝经说》一卷



    晁氏曰:元祐中,侍经筵时所上。



    ※晦庵《孝经刊误》一卷



    《中兴艺文志》:《刊误》谓今文六章,古文七章,以前为经,後为传。经之首,统论孝之终始,乃敷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孝。而其末曰:"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其首尾相应,文势联贯,实皆一时之言。而後人妄分为六七,又增"子曰"及《诗》、《书》之文,以杂乎其间。今乃合为一章,而删去"子曰"者二,引《书》者一,引《诗》者四,凡六十一字,以复经文之旧。又指传文之失,删去"先王见教"以下凡六十七字,"以顺则逆"巳下凡九十字,馀从古文。



    跋尾云:熹旧见衡山胡侍郎《论语说》,疑《孝经》引《诗》,非经本文。初甚骇焉,徐而察之,始悟胡公之言为信,而《孝经》之可疑者,不但此也。因以书质之沙随程可久丈,程答书曰:"顷见玉山汪端明亦以为此书多出後人附会",於是乃知前辈读书精察,其论固巳及此。又窃自幸有所因述,而得免於凿空妄言之罪也。因欲掇取他书之言可发此书之旨者,别为《外传》(如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之类,即附始於事亲之传),顾未敢耳。



    《语录》:《孝经》,疑非圣人之言。且如先"王有至德要道",此是说得好处。然下面都不曾说得切要处着,但说得孝之效如此。如《论语》中说孝,皆亲切有味,都不如此。《士》、《庶人章》说得更好,只是下面都不亲切。



    陈氏曰:抱遗经於千载之後,而能卓然悟疑辩惑,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後学所不敢仿傚,而亦不敢拟议也。



    ※张无垢《孝经解》一卷



    《中兴艺文志》:九成依今文为解。其谓人各有入道处,曾子则由孝而入,亦名言也。



    ※黄勉斋《孝经本旨》一卷



    《中兴艺文志》:榦继熹之志,辑《六经》、《论》、《孟》子言《孝》者为一书,釐为二十四篇,名为《孝经本旨》。



    ※冯椅《古孝经辑注》



    《中兴艺文志》:椅祖朱氏,刊经文所引《诗》、《书》之妄,而传则尽删其所託曾、孔答问与其增益之辞,为《古孝经辑注》,并引蔡氏注。



    ※杨慈湖《古文孝经解》



    《中兴艺文志》:《解》中如"德性无生,何从有死"之语,盖近於禅。



    ※袁广微《孝经说》三卷



    陈氏曰:广微为鄱宪日,为诸生说《孝经》,旁及诸子。诸生录之为此编,凡三卷。



    △右《孝经》



    《汉志》:一家,十八篇。(《五经杂讲》)



    《隋志》:二十九部,三百五十九卷。(亡书四家,十七卷)



    《唐志》:十九家,二十六部,三百八十一卷。(失姓名一家,赵英以下不著录十家,一百二十七卷)



    《宋两朝志》:二家七十九卷。



    《宋四朝志》:四家一百九十五卷。



    《宋三朝志》:十五家一百七十一卷。



    《宋中兴志》:二十二家一百四十九卷。



    ※《白虎通德论》十卷



    《崇文总目》:後汉班固撰。章帝建初四年,诏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诏集其事。凡十四篇。



    陈氏曰:章帝诏诸儒讲议《五经》同异,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作《白虎议奏》,盖用宣帝石渠故事。《石渠议奏》今不传矣。《班固传》称撰集凡四十四门。



    容斋洪氏《随笔》曰:晋、唐至今,诸儒训释《六经》,否则自立佳名,盖各以百数,其书曰传、曰解、曰章句而已。若战国迨汉,则其名简雅。一曰故,故者,通其指义也。《书》有《夏侯解故》,《诗》有《鲁故》、《后氏故》、《韩故》也。《毛诗故训传》,颜师古谓流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耳。小学有杜林《仓颉故》。二曰微,谓释其微指。如《春秋》有《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虞卿微传》。三曰通,如洼丹《易通论》名为《洼君通》,班固《白虎通》,应劭《风俗通》,唐刘知几《史通》,韩滉《春秋通》。凡此诸书,唯《白虎通》、《风俗通》仅存耳。又如郑康成作《毛诗笺》,申明其义,他书无用此字者。《论语》之学,但曰《齐论》、《鲁论》、《张侯论》,後来皆不然也。



    ※《五经钩沉》



    《崇文总目》:晋王芳撰。答难申畅,自谓钩取《五经》之沉义,篇第亡缺。今缺五篇。



    ※《匡缪正俗》八卷



    《崇文总目》:唐秘书监颜师古撰。采先儒及当世之言,参质讹谬而矫正之。未终篇而师古殁,其子始上之。诏录藏秘阁。



    晁氏曰:师古以世俗之言多缪误,故质诸经史,刊而正之。永徽中,子扬庭上之。



    陈氏曰:莆田郑樵有《刊谬正俗跋》八卷。汪玉山亦言扬庭表以为藁草才半,部帙未终。则是书初非定本也。今前後乖刺极多,《玉山集》中所辩甚详。



    ※《六说》五卷



    《崇文总目》:唐右补阙刘迅作《六书》,以继《六经》,故标概作书之谊,而著其目。惟《易》阙而不叙。



    晁氏曰:此其叙篇也,凡五卷。



    ※《经典释文》三十卷



    《崇文总目》:唐陆德明撰。德明为国子博士,以先儒作经典音训,不列注传,全录文颇乖详略。又南北异区,音读罕同,乃集诸家之读《九经》、《论语》、《老》、《庄》、《尔雅》者,皆著其翻语,以增损之。



    陈氏曰:唐陆德明撰。自《五经》、《三传》、《古礼》之外,及《孝经》、《论语》、《尔雅》、《庄》、《老》,兼解文义,广采诸家,不但音切也。或言陆,吴人,多吴音,综其实未必然。按前世《艺文志》列於经解类,《中兴书目》始入之小学,非也。



    ※《经史释题》



    《崇文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