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三十七
卷三百三十七 (第3/3页)
出戰蕃兵,除緩急事宜及逐季點閱外,並不得別差使,如違,以違制論,不以赦降原免。諸將並管押使臣,如因巡教點集,受蕃官已下獻送,論如監主自盜法。已上謂之雜條門。並從之。(五年十二月癸丑當參考,當止用墨本別錄出。墨本云:熙河蘭會路經略制置使李憲言:「竊以選治蕃兵,分置將領,事本簡而易行,法貴詳而難犯。臣今斟酌蕃情,擬定條畫事法。諸五州軍各置都同總領蕃兵將二員,本州駐劄,總領本州管內諸部族出戰蕃兵,供贍人馬。各置管押蕃兵使臣十人,四員委本將選擇,從經略司審察奏差,六員許本將所在駐劄州軍諸司使臣內選擇兼充。平居不妨本職,緩急事宜出入,將下一面勾抽。凡遇邊報警急,申稟帥司不及,即與守臣、正兵將副及管勾緣邊安撫司官同審度。如可禦敵,即漢蕃兩將兵斟酌事勢,共力枝梧;若輒分彼我,致有誤事,即依節制法。諸蕃部公事,如事干本將,即許都同總領將施行。諸將駐劄州軍及轄下關、城、堡、寨,如于本將職事委不協力,沮害事法,城寨官許同總領將奏劾,州軍當職官即具事狀聞奏。諸押蕃兵使臣、蕃官、諸司副使以上,不以親斬獲級數計功,依正兵隊將獲級分數論賞【一二】。諸五州軍出戰蕃兵,自為一將,其部伍常以正兵繼蕃兵,旗幟與正兵同色,以旗腳間色為別。所管出戰蕃兵分為四等:以膽勇,武藝卓然者為奇兵;以有戰功,武藝精熟者為第一等;以未立功,武藝精熟者為第二等;以武藝生簄者為第三等。逐族蕃官首領依格推排,都同總領將別置籍【一三】,依等第單名拘收,分為左右前後四部。遇點集出入,逐族人馬各隨所屬蕃官,每部差管押蕃兵使臣二人,即不得將一族蕃兵人馬分入兩部。諸族出戰蕃兵,就委本族蕃官首領教閱。遇將官巡按,如訓練族下蕃兵武藝精熟,人馬驍銳,將官保明申經略司旌賞。諸都同總領蕃兵將【一四】并管押蕃兵使臣,如能說諭蕃官首領推排根括未充蕃丁之家,及招募人馬有增數者,理為勞績。以千人為率【一五】,每增及二百人以上,都同總領將減磨勘三年,管押使臣減二年;若有逃亡虧及百人,將官展磨勘三年,本部管押使臣展二年。諸出戰部落子人馬,不結入四部,于蕃兵籍內別收【一六】,緩急出戰,自為一隊。巡按、陞進等第、特支犒設之類,並如蕃兵法。諸將係籍出戰蕃兵,通所管都部落子千人以上,歲給公使錢千緡;二千人以上,二千緡;三千人以上,三千緡。」從之。)
錄故右班殿直席涓子九璋為借職,以涓隨涇原軍出界死事故也。
甲子,召輔臣觀穀於後苑。 朝散郎、守左司郎中□雍直龍圖閣、河北路轉運使兼措置糴便。於是寶文閣待制蹇周輔自河北都轉運使召為戶部侍郎,命雍代之。都司除職自雍始。周輔言:「司農、市易、淤田、水利司所糴散在並邊,距定、瀛新倉遠,請以所糴予轉運司,而收其直。」從之。(食貨志係此事于八月呂公著云云後。公著云云已見二十七日,周輔所言今附此。葉夢得云:「官制行,□雍以左司郎中出為河北都漕。是時,神宗方經營北敵,有巡幸意,密以委雍,乃除直龍圖閣。都司除職自雍始。其後文及甫自吏部外郎,以潞公故,亦除直龍圖閣;范子奇、范純粹則皆用雍例。」) 擢曹州乘氏縣尉李駉為宣義郎,賜緋章服,知噃句縣【一七】,賞殺獲強盜及十人也。
乙丑,前西頭供奉官、閤門祗候童政復舊官職,以逮事英宗藩邸也。政坐權廉、欽州沿海戰棹都巡檢擅去官守,經赦當原,特勒停,於□法外展三儙。至是,復之。
錄如京副使費萬婿桂州助教歐陽適為三班借職,以上批「萬忠勇死事,其孤無所歸」,特錄之。(御集:知州熊本言「據秀容縣君史氏狀:『夫如京副使費萬,昨任路分都監,為支公使文歷不明勒停。詣闕披雪,準經略司帖,追赴州救應鬥敵,被賊殺害,只得男一名借職。乞奏與女夫助教歐陽適換班行,更乞推恩二女。』竊謂萬之得罪,固不足矜,而奮不顧身,力圖自贖,捐命邊徼,實可傷閔。雖緣停替減等,尚未盡朝廷厚死恤孤之意。伏望聖慈詳察,更賜指揮。」御批:「費萬忠勇死事,實可矜閔。今遺孤流落嶺外,未有可歸之計,在朝廷所宜加恤。可更與二人恩澤,一借職,一差使。」元豐六年六月八日下。) 供備庫使趙思齊領榮州刺史。思齊勾當皇城司任滿,法當遷官,詔以思齊,普曾孫之長,特除之,他人毋得援例。(此據御集。) 丁卯,詔:「六曹文書稽程,朝旨按劾,每五次,本房職級案後收坐,等第畫罰。」
河東轉運司言:「歲甚豐,糧草價賤,諸府、州見在朝省封樁錢約十萬緡,乞付本司補助糴買。」詔:「河東難得豐歲,可依所乞外,更擘畫應副。」
詔:「保甲依條放免後,若武藝及等,願投軍者,四十以下減一指,三十以下減二指。除例物外,增錢二千。」
戊辰,百官赴太廟,奏告上徽號於仁宗、英宗室。
增宜州公使錢為二千緡,以犒設蠻人闕乏故也。
辛未,詔自今宰臣、執政官轉廳,除支賜外,其使臣等恩澤並減半。(此據御集增修之。) 御史翟思言:「唐州舊以土地瘠薄【一八】,人不耕佃。往年高賦知州,招集流民,自便請射【一九】,依鄉原例起稅,凡百畝之田,以四畝出賦,自是稍稍墾治,殆無曠土。聞轉運司近以土闢民庶,百畝之賦增至二十畝,民情騷然。且流民披榛開荒,樂於安土者,特幸稅輕,有足自養。今土雖稍闢而利薄,民雖差庶而未富。官既多取【二○】,則私養不足,其勢恐至於轉徙。如是,則不惟所增之賦為虛額,亦恐失當入之數。伏望申敕使者,如合增稅,即量加分數,庶使新集之民得以安業。」戶部乞下轉運司相度以聞,從之。
詔河東路提舉保甲、客省副使王崇拯,同提舉、承議郎、集賢校理黃廉,勾當公事、供備庫副使宋宣及監教使臣九人,各遷一資,以集教保甲武藝及九分故也。
知渭州盧秉言:「昨遣兵出界,供奉官姚雄往來計會張世矩等攻討次第,致獲全勝,乞與遷一官。」從之。雄,兕子也。
上批:「夏國請睦使還,未逾旬日,復差使、副謝恩。觀其意頗急遽,必有姦謀。可令陝西、河東經略安撫司指揮緣邊官守,遠設斥候,勿令少失枝梧。」
壬申,知延州劉昌祚言:「乞量減監牧司年額馬數【二一】,增買四尺四寸以上堪披甲馬,增置馬軍蕃落。」從之,仍於河中府第八將下左右蕃增置馬軍三指揮,於本將步軍額除之。
昌祚言:「軍事之先,莫如馬政。人雖千百,可招呼而集;馬雖十數,寧可容易而得?須是素養有備,乃可應敵。加以鄜延比之諸路非產馬之地,難以蓄牧【二二】,永樂一日失六十匹,不知平時力用幾日,費用幾何,能集是數。以累不貲之財力,失於頃刻之間,寧不惜哉!俗謂『人強馬壯』,若能如此,可謂兩全,倘若強弱不齊,適足為累。故馳逐應急取勝,非馬不能。今監牧司所賦率低小病患,不應格式,乞豫支緡錢,委逐將自置,仍增直至四五十千。」得旨:特許行鄜延一路。昌祚以鄜延邊面,東自義合,西至德靜,綿亙七百里,堡寨大小五十餘,簄密緊慢不齊,烽燧不相應,乃立為定式,凡耕墾、訓練、戰守、屯戍,度強弱,分地望,圖山川形勢上之。上嘉納。(兵志云:「七月【二三】,知延州劉昌祚請減監牧司年額馬,增直市四尺四寸以上堪披甲馬,增置馬軍蕃落,留沙苑監捧日馬為馬種,從之。」留馬種在九月十三日。)
注 釋
【一】乞移北丞司於恩州「恩」原作「惠」,據閣本改。
【二】除牧地租課外「牧」原作「收」,據閣本改。
【三】不得侵越「得」字原脫,據閣本補。
【四】閏六月三日十一日「閏」字原脫,按本書卷三三五元豐六年六月三日、十一日未見,此事載於本書卷三三六元豐六年閏六月三日丁丑條及十一日乙酉條,據補。
【五】虛稱夏國與董氈書「與」原作「興」,據閣本、活字本及宋會要蕃夷六之一八改。
【六】乃令序位「位」字原脫,據閣本、活字本補。
【七】劉威「威」原作「成」,據閣本及宋會要職官六六之二四改。
【八】世矩告論不干己事「論」原作「諭」,據閣本及宋會要選舉二八之一四改。
【九】三十二萬八千七百六十一貫五百四十一文五分五釐「三十二萬」原作「一十二萬」,按下文封樁二十九萬八千五百一十五貫九百二十五文五分五釐,加費用三萬二百四十五貫六百一十六文,合計三十二萬八千七百六十一貫五百四十一文五分五釐,據改。
【一○】副保正「正」原作「長」,據本條文例改。
【一一】遇出戰即別為一隊「隊」原作「流」,據注文改。 【一二】依正兵隊將獲級分數論賞「將」原作「兵」,據閣本改。
【一三】都同總領將別置籍「都」上原衍「統」字,據閣本及上文刪。 【一四】諸都同總領蕃兵將「都」原作「部」,據閣本及上文改。
【一五】以千人為率「千」原作「十」,據閣本及上文改。
【一六】于蕃兵籍內別收「收」原作「到」,據閣本及上文改。
【一七】知噃句縣「噃」原作「宛」,據宋會要兵一二之十及元豐九域志卷一京東路、宋史卷八五地理志改。
【一八】唐州舊以土地瘠薄「唐」原作「康」,據宋會要食貨七○之一五、宋史卷一七四食貨志改。
【一九】自便請射「便」原作「更」,據上引宋會要改。
【二○】官既多取「取」原作「收」,據上引宋會要改。
【二一】乞量減監牧司年額馬數「監」原作「鹽」,據下文及長編紀事本末卷七五馬政改。 【二二】比之諸路非產馬之地難以畜牧「難以畜牧」原在「非產馬之地」前,據同上書乙正。
【二三】七月「七」原作「十」,據同上書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