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二十九
卷四百二十九 (第3/3页)
制、侍講、國子祭酒;七日,卒。)右正言劉安世為起居舍人兼左司諫。安世進對,太皇太后諭曰:「臣賿才得富貴,便多改節,卿宜常如今日。」安世頓首。(此據安世奏疏及名行錄【一四】。) 改命知樞密院事安燾為明堂禮儀使,門下侍郎孫固為儀仗使,中書侍郎劉摯為鹵簿使,同知樞密院事趙瞻為橋道頓遞使。
趙焑言:「夏人近遣使詣闕謝恩,續遣使賀坤成節,請嚴戒邊吏,勿侵犯引惹。」詔陝西、河東經略司戒約沿邊兵將官,不得容縱邊人,以巡綽、硬探為名生事。
詔今後官吏差替,並即時放罷。從江南東路轉運司官孔平仲之請也。
壬子,詔:「自今年於逐路保甲冬教見封樁錢內,河北與減一萬五千緡,樁三萬五千緡;河東與減五千緡,樁二萬緡;陝西與減一萬緡,樁二萬緡。如遇支使不足,即將災傷年分剩錢補填。今後雖有災傷事故,免教人數多,亦不得乞免封樁。」
左諫議大夫梁燾、右諫議大夫范祖禹等言:「臣等伏見安燾本蔡確、章惇之黨,朝廷獨未罷免,中外之論,固已不平。今其母年高久病,燾自當謁告,省侍醫藥,然猶造朝視事,無異平日。蓋燾以次相虛位,徼倖進用,搢紳指目,無不鄙薄。大臣如此,恐無以助成陛下孝治之風。伏望聖慈察其有忘親貪位之心,特給□假,使之侍疾。」(梁燾自注云:「後數日,安燾丁憂。」七月六日、十二日當併此。)
翌日,祖禹又言:「臣伏見自范純仁罷免,右相虛位。古者三公官不必備,蓋充此位者,未易得人。宰相代天理物,繫安危治亂,苟非其人,則天下解體,國家禍敗隨之,寧且闕人,亦未有害。先朝宰相亦不並置。陛下近用呂公著凡三年,方別命相,深得先王敬謹用人之意。今之執政,有當去而不去,觽論共以為姦邪者,固不可用,若後進之人,亦未允愜。夫拔出於觽人之中,不數年至宰相,若非有名德,久為天下所信,則人心先已不服,不能與朝廷為重。如范純仁本有大望,陛下採其聲名,用之稍過,政事不能厭服人意,是以易致顛覆。凡忠良之臣,亦須養以歲月,待其人望稔熟,然後用之,則中才之人皆可使為賢相。今若不止於人望未屬,或更用非其人,則治亂自此遂分,是乃因除去大姦,反成國家之患也,臣竊憂之。伏望陛下審詳此舉,不必急遽,萬一誤用,悔之無及,伏乞重留聖思。」
癸丑,禮部言:「太常寺申:故事,明堂享太廟,雖遣官攝事,其逐室所設祭器,特用親祠器。將來明堂大禮,太廟差官攝事,其逐室所陳祭器及祠官罍洗之類,請依此。」從之。 禮部言:「邈黎國般次冷移、回抹粟迷【一五】等齎于闐國黑汗王并本國蕃王表章貢奉。緣自來不曾入貢,請比附于闐國進奉條式。」從之,仍詔今後更有似此而不依解發條乞貢,並說論許就本處交易訖,令歸本國。
尚書省言:「諸處奏案禁囚,有待報未決,淹繫日久者,請立日限,舉催督察,以絕淹延之弊。」從之。
戶部言:「店宅務修造至多,其監修軍大將,不許諸處抽差。」從之。
乙卯,詔:「權戶部侍郎范育、戶部郎中穆衍限一月看詳舊三司、榷貨務已行之法宜於今者,與戶部參酌,著為令。」(此月七日,梁燾云云;十一月末,又云云。) 國子司業盛僑為祕閣校理,除王府記室參軍。
丙辰,戶部言:「光祿、衛尉寺,少府、軍器監,并太常寺人吏,不以新舊請給內,將見錢於太府寺分數支折,仍依舊行倉法。」從之。
丁巳,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李之純為戶部侍郎,龍圖閣待制、知瀛州蔡京為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諫官梁燾、范祖禹、□安詩、御史朱光庭等皆言其不可,曰:「竊以之純謹厚豈弟,詳練政事,前將使指,在蜀八年,繼任帥事,忠厚鎮靜,民益安悅。驟以輕薄少年代之,遠方之民,必不被朝廷惠澤。況京污穢無恥,奢縱無憚,東平惡政,臣等方欲論列,今任之遠鎮,何以表厲風俗?又京在蔡確黨中,最號凶健陰憸,利誘髃小,助為虛聲,心懷姦罔,勇為非義,至則必徼才能之名,以蓋前輩,妄作聰明,必不肯以持循安靜為意也。蜀民一為動搖,恐別致生事,為異日之憂。伏望聖慈特賜指揮,選老成忠良厚德之士,以綏寧遠人,或優詔之純再任,使遠方之民,知宸衷加惠憂恤之意。」(燾六月十八日奏此。)祖禹又言:「成都兼兩路鈐轄,方面之任,最為要重。祖宗以來,尤謹付與。聞之純□厚簡靜,蜀人安之,宜且令終任,或增秩再任。今戶部雖欲得人,而遠方數千里休戚安危所繫,亦不為輕。京雖有才能,而年少輕銳,非端厚之士。又故事,自成都府回者執政,其次猶為三司使、知開封府。朝廷方當分別邪正,如京者在所裁抑,不宜崇長。今進職遠帥,則資任愈隆,為他日大用之漸,實未允愜。伏望且令依舊。」詔京為江、淮、荊、浙等路發運使,罷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指揮;之純依舊知成都府,任滿再任。(之純及京改命,在二十五日,今并書。按:京前此未嘗知鄆,恐「東平」字誤,六年閏八月六日可考。)
詔:「今後太學正、錄,並依熙寧法,選上舍生充;上舍生闕,選內舍生。其見任人,候任滿日罷。已差下人,別與差遣。」(政目云:「罷國學政、錄官。」) 詔:「孤遺給錢米:二十口以上,錢二十貫、米十石;七口以下,十貫、七石;五口以下,七貫、五石;三口以下,二貫、一石。」(政目十八日事,今附此。)
知陳州、資政殿學士胡宗愈言,本州霖雨相繼,河流泛漲,今年夏稅請遞展限一月。從之。
吏部侍郎范百祿進所撰詩傳補注二十卷,賜詔獎之,以其書送祕書省。
詔賜夏國主曰:「省所奏,昨差人赴延州計會將永樂等人口及所還四處城寨交換寨門、蘭州兩處地土,實在朝廷酌中賜一裁決事,具悉。爾嗣守世封,虔修貢職,頃屬罷兵之後,繼陳復地之言,累降詔音,備諭朕志。豈謂歷時之久,尚稽聞命之行。忽覽奏封,深諒誠款。顧改圖之議,猶有披陳;然事大之恭,實聽裁決。再惟忠順,殊用歎嘉。雖易地之求,當一遵於前詔;而酌中之請,宜別示以優恩。除漢蕃地土,指諭已明,難從換易外,所有歲賜,據前降詔命,合候地界了日依舊,今推特恩,敕有司更不候地界了當,便仰檢會依例施行。爾其體朝廷恩信之隆,遵封疆謹守之界,永思安靖,用保悠長。」
己未,荊湖南路提點刑獄張綬言:「今蠻事寧息,尚慮人戶歸業未安,合於緊要溪峒,量留兵甲弩手控扼。已牒逐州權置寨,分屯兵甲戍守,仍每季一替,官員即本州逐月輪替。」從之。(新無。)
癸亥,翰林學士蘇轍兼吏部尚書。(政目二十四日事。)權河北路轉運使、直祕閣、朝議大夫謝卿材今任滿日令再任。(十月六日,兼領都水。)寶文閣待制蔣之奇為河北路都轉運使、直祕閣。
以大熱,給在京工役假三日。
御史中丞傅堯俞言:「臣伏見今歲諸路蠶麥並熟處甚多,其價隨而過賤。風聞逐處監司將積年逋負並行催督,不惟虛費鞭扑,亦徒長公人貪暴乞取之弊,必不能用一熟之力,以了納積年之欠,至使民聲愁嘆,謂豐稔不如災傷。蓋纔有水旱,則舊欠俱閣,若稍獲豐登,便宿逋並納。欲乞朝廷指揮諸路監司,日令帶納一料,候秋成更令帶納,庶幾疲瘵頗獲安濟。」貼黃:「竊慮過時或不及事,如賜允從,乞早行下。」
乙丑,知陳州胡宗愈言:「本州地勢卑下,至秋夏之間,許、蔡、汝、鄧、西京及開封諸處大雨,則諸河之水並由陳州沙河、蔡河同入潁河,不能容受,故陳州境內瀦為陂澤。今沙河合入潁河處,有古八丈溝一道,可以開浚,分決蔡河之水,自為一支,由潁、壽界直入於淮,則沙河之水雖甚洶湧,不能壅遏。昔有項城縣令姚闢曾建此議,竊見朝廷已差府界提刑羅適計會京西、淮南,按行水利,請專委羅適取姚闢并本州所陳利害看詳,如可行,即均調兩路州縣夫役應付施行。」詔羅適依胡宗愈所奏,仍兼提舉淮南,四路接連,合治水利。(舊錄於二十六日載范祖禹論京城事,已入五月二十八日。)
丙寅,大理寺言:「本寺官吏每遇迎駕,欲乞於禁圍外起居,庶免衛士擁隔。」詔:「添閤門祗候一員,今後於鈞容直樂前通唱起居。應地位窄狹,官吏多處,並準此。」(新本削去。) 丁卯,美人陳氏卒。贈充儀,命延福宮使、寧國軍留後、入內內侍省都知張茂則護葬事。(徽宗母也。)
知樞密院事安燾乞罷,不允,詔勿受燾章奏。
崇儀使董正叟押賜夏國主生日禮物,如京副使李玩押賜夏國主中冬時服。
湖北轉運司言:「荊南長林縣今已復為荊門軍,其諸軍指揮人額并差撥屯駐人數,並合如舊。」從之。
戊辰,左諫議大夫梁燾言:「準朝旨,差押賜大寧郡王佖生日禮物。緣有書送事例,恭聞祖宗差宮省親信左右之人【一六】,並為非次恩澤,後來頗及侍從,近年多在言官,大懼隳損朝廷故事,寖央釭宗馭臣之意。望許免行,以協公議。」詔改差入內供奉官、勾當御藥院閻安。
燾又言:「臣伏睹科舉之制,以經義、詞賦進士各取五分。竊聞進士多從詞科,十常七人,或舉州無應經義者。如此,則五分之限固不可行【一七】。臣愚欲乞聖慈特賜指揮,更不以兩科分取,止以兩科入試人數多寡,用解額均取合格之人。南省奏名依此。所貴事歸乎一,允協至公,上副陛下樂育英材之意焉。」貼黃:「假令有十人解額,卻有百人入試,七十人經義,三十人詞賦,即以七人解經義,三人解詞賦;如有零分,則通取詞理優長之人。」(燾此奏不得其時,因七月末論數事不行,且附此六月。燾集附為中丞後,恐誤也。)
詔:「南北郊祀,既差執政官充初獻,已受誓戒,而有故不赴,聽本祭內職事官高者通攝行事。」 注 釋
【一】臣不敢聽其言「敢」字原脫,據閣本及下文補。
【二】卻不見文字「卻」原作「即」,據閣本改。
【三】器資「資」原作「之」,據閣本改。下同。按宋史卷三四六彭汝礪傳:「汝礪字器資。」
【四】云若得輕罪按:長編紀事本末卷一○七蔡確詩謗,本句作「若責輕則可」,疑此處有誤。
【五】令逐州差承務郎以上官伴送「上」原作「正」,據本書卷四二七元祐四年五月丁亥條及同上書改。 【六】紛紛可厭「可」原作「何」,據閣本及同上書改。
【七】□傳正再登對「對」原作「答」,據閣本及同上書改。
【八】不至誣罔「至」原作「知」,據盡言集卷五論章惇強買朱迎等田產改。
【九】投狀承買官賣田共二十一戶「承」原作「收」,「二」原作「三」,據閣本及同上書改。 【一○】屈法阿私之吏「屈」原作「奉」,據同上書改。
【一一】伏蒙宣諭「伏」原作「狀」,據閣本及同上書改。
【一二】便令結斷「結」下原衍「狀」字,據閣本及同上書刪。
【一三】尚書省故為留滯「省」字原脫,據同上書補。
【一四】名行錄閣本作「名臣言行錄」。
【一五】回抹粟迷「回」,宋史卷四八九邈黎國傳作「四」。
【一六】宮省親信左右之人「宮」原作「官」,據閣本改。
【一七】則五分之限固不可行「則」原作「前」,據閣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