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卷二十八 (第1/3页)

    ○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语录(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



    圣节上堂:“皇帝以天下为家。兆民为子。父子一体天下一家。王爱于民民敬于王。爱敬既同王道无外。所以佛言。如民得王。”又云:“如民之王。且王外无民民外无王。王在民外民不受赐。民在王外王道不广。如何曰民无知曰民。如何曰王圣神曰王。今上皇帝至神至圣为民父母。天宁降诞之节。日月星辰连珠合璧。江河淮济激浊扬清。乾坤造化草木虫鱼。呈祥瑞显奇特。皆皇帝至德之所感致也。伏愿。南山比寿北岳齐龄。永永万年无穷无极。”遂下禅床作舞曰:“会么?山僧舞蹈扬尘。万岁万岁万万岁。”下座。



    上堂,拈起拄杖卓一下云:“圆明了知不由心念。抵死要道刑坑落堑。毕竟如何?”乃靠拄杖下座。



    上堂:“举昔有一秀才。见长沙和尚看千佛名经。问曰:许多佛败闻其名。未审居何国土。长沙曰:黄鹤楼崔颢题后。秀才还曾题否。对曰不曾。长沙曰:无事题一篇好。秀才罔措。大众。秀才问佛居何国土。长沙为什么却恁么道。秀才寻常嘲风咏月。为什么长沙面前一辞不措。若是黄鹤楼有什么难题处。听取山僧题破。”遂云:“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下座。



    上堂:“平旦寅狂机。内有道人身。大众。二六时中折旋俯仰行来走去。说是说非分南说北。运用施为开单展钵吃粥吃饭。尽是狂机。且道那个是道人身?”良久云:“碧落有情空怅望。瑶台无路可追寻。”下座。



    上堂:“适来山僧梦在寝堂上闻法鼓。遂下堂阶。梦见诸人上来近前问讯。便登法座。侍者烧香了。如今正在梦中之人施陈梦事。你等诸人。还梦见么?若真见得。是为觉人。不省梦乡宛尔沉没。还有一法与你为对么?不见古人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可不是奇特。还梦见么?释迦如来道。如寤时人。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遂拈起拂子敲禅床云:“是什么?还闻么?”复竖起拂子云:“还见么?”良久云:“人间天上诸知识。争似龙门梦得亲。”下座。



    上堂,僧问:“古者道。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诸佛既不出世。为什么四十九年说?”师云:“你疑来多少时也?”进云:“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祖师既不西来。为什么少林有妙诀?”师云:“知恩者少负恩者多。”进云:“恁么则一人传虚万人傅实?”师云:“虚处作么生传来。”进云:“任従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师云:“礼拜着。”师复云:“始自只履西归卷衣南迈。空闻消息流落人间。古往今来递相敬受。大似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山僧病多谙药性。年老变成精。不是刻剥古人。免见互相埋没。诸人应是従前觉触往日见知。従人边请益得来。言语中举时中的。出入游戏则不无。究竟真实大事。万不可得。但能情亡理丧计尽途穷。无施设处用心。正是作功夫处。山僧寻常败道。吃茶去。今日也道吃茶去。会尽诸方五味禅。何似山僧吃茶去。”下座。



    上堂:“拟思量何劫悟。不思量终莽卤。欲思不思。踏破时万里无云。常显露常显露。妙用恒沙非旦暮。诸禅伯。正好休征罢战永息干戈。傍水倚山成就大事。况是人生易老寿命几何。或若生死现前。毕竟将何支准。不见古德道。若不安禅静虑。到者里总须茫然。久立。”



    上堂:“来来去去去来时。去去来来离觉知。了得去来无偏碍。方知尘劫不思议。所以道。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去来之际生死昭然。前念生是来。后念灭是去。求其来去了不可得。乃至前生后生今年去年。更无丝毫迁变之相。如斯会得。始绝去来。但以众生背觉合尘去来轮转。苟能洞达复有何事。昔石头大师一日问庞居士。子近日如何?居士曰:卒说不及。乃呈一颂。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石头默然许之。后造江西问马大师。不昧本来人。请师高着眼。大师直下觑。士云:一等没弦琴。唯师弹得妙。大师直上觑。大众。若不是马大师。被他一问百杂碎。诸人唤什么作本来人。若无本来人。作么生眼见色耳闻声种种施为运转。诸人还见本来人么?如今尽道。本来人无形无相。不曾着衣吃饭。不生不死。如此会得。争合本来人。要知么?诸人总是本来人。一段生死变化烦恼无明又如何消遣。听取一颂:与子偕行今日路。如君共看本来人。同名同姓同形段。无死无生无色尘。毕竟如何?切忌唤作本来人。”下座。



    上堂,举:“僧问洞山初和尚。如何是佛。对云:麻三斤。大众。有恁一件事。何故无人知得。洞山见人不知了。遂自颂曰:七宝画牛头。黄金为点额。春晴二三月。农人皆取则。寒食好新正。铁钱三四百。诸仁者。此一转因缘。尽谓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又云临机应用一切寻常。如斯会解。埋没古人。要见洞山老子么?鸿鹄一举千里飞。钻云鹞子与天齐。凤凰不是凡间物。为瑞为祥自有时。久立。”



    师到真乘。请上堂,真乘举石霜遍界不曾藏语,师云:“遍界不藏全体露。丝毫有见事还差。会中谁是先陀客。不动纤尘便到家。真实到家之者。得意忘言。伶俜在外之人。随情起解。情解既起。名相是兴。言意两忘。十方咸畅。岂不见。适来堂头已普告大众。如何更令山野称提。葢为妙旨幽深人难洞达。何也。既知咫尺之间。为什么却道不睹师颜。既言遍界遍空。如何更云不曾藏覆。还见落节处么?若见得。便见石霜老子雪峰大师。亦知龙门山僧与真乘长老。又此一众禅和。总有分什处。山僧未离本院不到此中时。真乘无一人龙门长老。山僧离本院度荒山来到真乘。诸人一一相见。此间有一人龙门长老。若有一人龙门长老。于法成增。若无一人龙门长老。于法成减。减故落断。增故落常。既刑断常。岂云正见。一似上座未出家时无一人上座。既出家后有一人上座。你诸人。如何裁断得心地安乐去。还裁辨得么?向此有个入处。更有什么事也。或若未明,”良久曰:“不解作客。久立。”



    上堂:“独自坐,方信西来有达磨。独自行,不用红莲足下生。独自语,分明向谁谁肯许。独自参,刹刹尘尘示指南。相逢相问穷端的。莫道山僧解放憨。”



    端师翁忌辰上堂:“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绿水流。绿水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湖南旧说老杨岐。失却金毛师子儿。江南江北无觅处。龙门今日顺风吹。顺风吹,冲冲哩。水急风高下钓矶。”



    上堂:“鸟従空里飞。人向心中住。人死心宛然。鸟没空何预。人生一过鸟。此心实可据。但自了其心。无劳问来去。所以须菩提问世尊云:何住。世尊答曰:如是住。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等。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而实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还会得么?三界万法实无丝毫生灭动静之相。败由迷此。决定惑为色身之内。所以质碍名色。领纳曰受。思惟曰想。迁流曰行。分别曰识。皆由自心之所成立。为不知此名为五阴。遂成色心二法。不见道。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现前五阴之身。为有耶为无耶。若能如是见得。实无生死等事。或未然者。岂无去来。有一则无生死因缘。举似大众。昔渐源同道吾吊慰。乃拊棺问道吾曰:生耶死耶。道吾曰: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渐源不省。后闻僧念莲经。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忽然省得。遂至石霜。携锹法堂上。従东过西従西过东。石霜曰:作什么?渐源曰:觅先师灵骨。石霜曰: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觅什么先师灵骨。渐源曰:先师灵骨犹在。大众。还见得么?拈起拄杖曰:者个是拄杖子。那个是灵骨。者个是灵骨。那个是拄杖子?”遂卓一下云:“长安夜夜家家月。影落寒潭几个知。”



    上堂:“若论此事。如人买田地相似。四至界畔一时分明结契了也。唯有中间树子。犹属我在。大众。既是四至分明结契子也。为什么中间树子犹属他。不见道。千年田八百主。若识得中间树子。耕锄任你耕锄。布种任你布种。开花任你开花。结子任你结子。若无中间树子。争唤作常住?”良久云:“作么生?”自云:“高处高平低处低平。”  上堂云:“龙门别无奇妙。刚谓单传心要。岂惟浅水无鱼。拨剔全无孔窍。二时展钵开单。逐日屙屎送尿。万事与人一般。子细看来好笑。既是万事与人一般。为什么称善知识?”良久云:“我也理会不出。”



    上堂:“今之丛林。天下多有求一人会无情说法。则无莫道会得。讨一人举此话亦难得。何也。须是曾亲闻说法来。方可举示。如未曾亲闻。纵有举示。败益尘劳。于其慧命无所滋益。大众。会既少举尤难。丛林虽有日凋残。若欲明斯旨。应须离念看。一人如领解。大众尽心安。既是一人领解。为什么大众尽心安。若不如此。争称出离之门。”  上堂举。志公曰:“我见世间之人。各执一般异见。败知傍钅敖求饼。不解返本观阛。饼则従来是阛。造作由人百变。大众会么?狸奴白牯念摩诃。猫儿狗子长相见。诸禅客。荐不荐。若言自性本圆明。大似扪空追闪电。知得么?含元殿上更觅长安。慈氏宫中愿生内院。”



    上堂,僧问:“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如何是一波?”师云:“你寻常如何吞吐。”僧云:“如何是众波?”师云:“着衣吃饭有甚难。”僧云:“钩头一句请师道。”师云:“你自道取。”僧云:“雄雄江上垂纶者。竿上时时有锦鳞。”师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