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热心汉义救流放犯 野心狼卖友去邀功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十三回 热心汉义救流放犯 野心狼卖友去邀功 (第1/3页)

    世上的人大略可分为四种:一种是有德有才,一种是无德有才,一种是有德无才,一种是无德无才。



    而危害社会最重的要属第二种人。因为他们头脑奸猾,尽是鬼点子,又倚恃自己有才,容易迷惑别人,所以这种人最危险、最可怕。



    武则天生前大宠“二张”的时候,有个叫宋之问的,仗着他有文才,工诗善书,又生得人才伟俊,常想效法“二张”兄弟得幸于武后。



    之问能写诗,被武则天召去,与杨炯一起在宫中习艺馆教授宫人。后来武则天宠“二张”,设奉宸司,之问又成为左奉宸内供奉。这奉宸内供奉之职,实际上就是武皇的面首,有一次,武皇召幸他,因为嫌他口臭,把他推下龙床。从此,之问每天口含龙涎香来去除口臭,时时准备再次被召幸。



    有一次武皇游洛阳龙门,宋之问也跟着二张等一大帮宠臣陪侍。武皇命左右应景赋诗,左史东方蚪先写好一首诗呈上。武皇阅后即命赐给东方蚪锦袍一袭。不想之问把诗作好后也呈给武皇,武皇一看大为赞赏,嗟叹再三,于是命夺东方蚪锦袍,赐给之问。



    当时武皇常与“二张”举行宫中内宴,宋之问和阎朝隐、沈佺期等一帮人在旁侍候。之问竟然给“二张”捧着尿壶,其媚附“二张”,已经达到丧失人格的程度。



    “二张”被除以后,当时任少府监丞的宋之问和其弟兖州司仓宋之逊皆受牵连,被解去官职,流放岭南。



    宋氏二兄弟本来锦衣玉食惯了,一下子流放到蛮荒之地,又经常受到当地官员的管制凌辱,日子过得苦不堪言。终于,他们找了一个机会偷偷地逃回了东都洛阳。



    他们知道流放犯一旦逃亡,逮住是要判死罪的。现在他们又逃到了天子脚下的京城,危险又增加了几分。他们白天化装成乞丐,到一些平民百姓家行乞,晚上就睡在城郊一座破古庙里。他们在京都已经找不到再好一点儿可以避一避的地方了。



    有一天,在大街上看到驸马都尉王同皎骑着高头大马经过。当时虽然不敢打招呼,可是心中却产生了希望。



    晚上两兄弟回到庙中,就商量了起来。他们过去和王同皎有一面之交,同皎素来对之问的诗和之逊的书法、音律挺欣赏,加之同皎是一个具有侠肝义胆热心肠的汉子,最肯救人于危难。他们认为如果投奔同皎,也许会被收留。况且,同皎是神龙革命的功臣,又是安定公主的驸马,如果藏在他家,是没有人敢去查的。



    果然,当他们秘密拜访同皎,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大诉岭南流放地之苦时,同皎对他们产生了同情。同皎并不了解他们原来在宫中的丑行,对他们的人品也缺乏认识,只是觉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又以为他们确实有些冤枉,于是就把他们收留了下来。



    同皎把他们安排在驸马府中一个僻静的小偏院里,每天好吃好喝地款待他们,只等有机会给他们开脱罪责。



    有一句俗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成: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同皎是个刚直烈性汉子,干什么都是直来直去,想问题也不会拐弯,总觉得自己冒着风险收留了他们,他们一定会对他感恩不尽。



    宋氏兄弟都善于察言观色,又有两张油嘴滑舌,处处都顺着同皎的心意,所以不久同皎就把他们看成知己了。



    同皎当时对于形势的变化非常反感。本来他是舍着身家性命,凭着一腔热血参加神龙革命的。可是大事成功、中宗即位以后,形势就急转直下,朝政被武三思和韦后把持,出力最多的“五王”反而受到一连串的迫害,连他自己也感到朝不保夕。所以他常常独自一人闷闷不乐,有时就用酒来麻醉自己。



    有几次,他去看宋氏兄弟,就露出一些口风,特别对当时没有杀掉武三思感到悔恨不已。宋氏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