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代人受过窦参遭 贬县令毁祠神灵托梦

    第十三回 代人受过窦参遭 贬县令毁祠神灵托梦 (第2/3页)

晚不该下官值班,但事实上明摆着是我窦参值的班,当的差,却不意走脱了囚犯,也只能怪事不凑巧,倒楣事被下官碰着了。但是,两位大人却要依值班簿花名册来定责论罪,下官深知两位大人对下官厚爱有加!正因为如此,下官不愿辜负了两位大人对下官的厚意,不愿辜负了圣上对小臣的厚望!因此,下官以为,虽然值班簿上写着同僚的名字,但他本人已托付下官代为当差,他不该受罚;再说,他因为老母病重,情急之下,匆匆而去,来不及向上级报告、准假。因此,下官决心承担当差失囚的罪责,任由两位大人处置!窦参主意已定,上不负天心,下不负良心,两位大人不必再为下官掩饰了!”说完,将头上官帽摘下,单腿下跪,以示决绝。



    窦参的一席话,掷地有声,而摘冠认罪,慷慨赤诚。雪儿手心里捏着一把汗,暗暗钦佩起丈夫来,同时为自己疑忌丈夫行贿避祸的想法深为愧疚。



    京兆尹和县令却面面相觑!



    京兆尹向县令丢了个眼色,那万年县令乃进士出身,十分的玲珑剔透,当即向窦参说:“京尹大人还有要事,本官去送一程,窦县尉及夫人烦等一会儿,本官马上就回。”



    窦参赶紧站起来,向京兆尹拱手作礼道:“恕下官无礼,京尹大人辛苦了,请京尹大人慢行。”



    县令很快就折回来,脸上表情有些不悦:“窦县尉,京尹大人很生气,你怎么不能理解京尹大人的一片苦心呢。京尹大人说马上把这个案子向刑部报告,也许还要上朝向皇上禀明呢。”县令又把身子转过来,背对着窦参,“窦县尉,既然你执意要代人受罚,本县令也无话可说。你大小也是朝廷命官,本官也不便拘禁你。你就将官帽放在案上,回府去听候佳音吧!”说完长袖一甩便到后堂去了。



    窦参索性连官服都脱了下来,连同官帽一齐摆放在县衙书案上,找来一套便服换上,要两名差役在县衙候着,不用跟他回去了。



    果然京兆尹上朝面觐皇上,将此案发生经过及窦参之意禀明。大臣们认为窦参此举固然侠义,毕竟在代人值班期间囚犯越狱,理应受罚。肃宗皇帝算是领略了窦参的又愣又犟的脾气,以窦参代人当差出事,而情有可悯,且勇当罪责,不求开脱之情可嘉,官不当免,但罢去京畿重镇万年尉之职,谪职江夏尉。



    窦参离京赴任的那天,万年县、长安县、奉先县等很多与窦参有过公差来往的判官、役吏等,都相约来送窦参。那位请窦参代班当差的同僚因老母去世,重孝在身,不便前来,托人送来一只小箱子和一封书信。那书信上写着:



    “……恩公代人受罚,仕途受挫,愚弟远慕高洁,心怀痛疚!致恩公受累,无颜相见!愚弟已延请寺僧,分别设下两场法会,一为老母超度,一为恩公消灾祈福!愿菩萨神明护佑恩公!前程远大,万事吉祥!……黄金五十两,乃愚弟多年积蓄,随书奉上,权作旅途之资,略表寸心,望恩公千万收下,愚弟无以为报恩公大恩大德!再拜顿首!”



    窦参阅毕,却叫那来人将那只箱子再送回去。来人央求再三,窦参有些生气:“回去告知你老爷,就说窦参只收书信,不收礼品。那五十两黄金是你们老爷辛苦一生积攒下来的,窦参岂可贪心,坏了名节!”这几句话说得声音大了点,一帮送行的差吏、朋友本来为窦参代人受罚的义举而来,而今又亲见窦参不收重礼,更加佩服得了不得,纷纷竖起大拇指赞扬窦参的侠义和清廉。



    其实,窦参主要是想让雪儿听见。雪儿在轿中早就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她为窦参能在众官吏和亲友面前,如此得体地处理礼物,大为欣慰。但感觉细腻的雪儿,却从丈夫话里听出另外一层含义。那是什么呢?是故意卖弄?故作清高?还是有意表演给雪儿看?雪儿埋下了一丝深深的忧虑。



    当时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被史思明打败,唐军处于守势。战事纷纭,远途跋涉,倍加艰辛,加之雪儿有孕在身。从长安到江夏的漫漫长途,走走停停,绕过来转过去,到江夏竟走了三四个月的时间。



    江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