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八旗创制开国称尊 七恨告天兴兵寻衅

    第九回 八旗创制开国称尊 七恨告天兴兵寻衅 (第2/3页)

根倒竖着,好似一座菜园心中便说不出的一阵快乐。行礼已毕,那领着八旗的八个大臣,出班来跪在当地,两手高捧着表章,当有侍卫阿敦巴克什额尔德尼下来,接过去,抢上几步,在御前跪倒,高声朗读表文,称努尔哈赤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英明皇帝听罢,走下宝座来,当天烧着三炷香,告过天,又带着合殿官员行过三跪九叩首的礼。礼毕复归宝座,传下旨来,建立大清国号,改年号为天命元年。从此努尔哈赤便是大清开国的太祖高皇帝了。到了天命三年正月,有一天黎明的时候,英明皇帝从床上起来,准备坐朝,推窗一望,见那天边挂着一个淡淡的明月,有一道黄气,从东边起来,横遮着月光,有二尺多阔,四丈多长,不禁哈哈大笑,说道:“这是明朝的气数完了,我清国气数旺盛的预兆呢。”  那乌拉氏也站在他身后,一同看着,便问道:“陛下这句话可有什么凭据。”



    英明皇帝说道:“你不看见么,那一轮明月不是明朝吗,这月光黯淡,不是它衰亡的预兆吗!东边这一道黄气压住了它,不是我清国去灭明朝的预兆吗?”



    乌拉氏听了这番话心下恍然大悟,忙趴在地下连呼万岁。英明皇帝把她扶起,一面快快披挂齐全踱出殿去。那文武百官朝觐已毕,英明皇帝便把方才看见的天象,说出来,说是天意已定,卿等不必迟疑,朕计已决,今岁必伐明矣。殿下一班武将,听说皇帝要去伐明,快活得他们个个摩拳擦掌,便有三位固山额真,出班奏请皇帝调整。皇帝传谕诸卿且退,待联与法师计议妥善,自有调遣诸卿之处。到了第二日宫里传出旨来,宣召老法师干禄打儿罕囊素进宫去,商议军国大事。这位老法师,从西藏步行到满洲地方,道行高深,说法玄妙,英明皇帝十分敬重他,特地替他建造一所极宏壮的喇嘛寺,遇有疑难的事,都去请教他。当下英明皇帝和老法师谈了许多时候,越发有了主意。老法师选定四月十四日这一天为出师的日子。到了这日,英明皇帝降下一道谕旨,派皇四子皇太极监国。亲自摆驾出城,调齐八旗人马,在大校场听点。皇帝周身戎装,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选了二万精兵,带着去太庙行礼。那班随征贝勒和文武大臣,都上前行过礼,转身出去,整顿队伍。立时旌帜蔽日,枪戟如林,浩浩荡荡杀奔抚顺关来。大军过界凡山,先锋军干捉住一个汉人,押解到大营帐里来。英明皇帝亲自审问,向那人上下一打量,见他长着一部短发,面貌到也清秀,一望便知道是一个读书种子。英明皇帝平日最爱读书人的,便吩咐解去他身上的缚束,又赏他坐下,细细地盘问了一番。那汉人答道:“下臣姓范名文程字宪斗,是宋朝范文正公仲淹之后,自幼博览群书上解天文,下知地理,只因屡次上书明廷,未蒙录用,落拓一生,漂泊到此,又见黄光贯月,知道满洲出了真主。因此不避艰险,来见陛下,陛下倘有知人之明,下臣当竭毕生能力,上辅圣明。”  英明皇帝听了他这一番话,心中大喜,当下便对他说道:“朕与明朝有七大恨事,其余小怨且不用说,先生既有意来此,总该明白朕的心事。”



    范文程听了,便请过纸笔,立刻做成一篇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