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商会事宜

    第三百一十三章 商会事宜 (第2/3页)

能把这个超级大谋臣捞入怀中,孙权心中还是一喜,伸出手,神情真诚而凝重。

    “庞统愿意为的东侯,安犬马之劳!”

    庞统的神情也十分的凝重,坚定的道。

    这两只手紧紧的握在的一起,握成了一个拳头,天际之上的阳光倾洒而下,折射在两人的身上,光芒十分的绚丽多彩。

    ————————————————————————————

    孙权返回东侯府之后,朝堂之上并没有立刻让他赶赴荆州,甘宁的招揽也出的问题,他被黄祖压在西陵,根本无法脱身。

    孙权一下子变的轻松起来了,孙策这段时间对东侯府的打击可为之不遗余力,不过孙权并没有立刻的对孙策开始反击,而是全心全意的做一件事,娶媳妇。

    他今年已经十五的,过年就十六岁了,在这个年代,十六岁的少年,及冠,行冠礼,已经到了可以婚嫁的时候了,况且他的小弟弟已经成人了,总不能让它顿顿吃素,身边两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儿,却只能看,不能动,太可惜了。

    这个年代,再开明的女人,也不会开放,平时亲亲嘴可以,想要未婚先噼里啪啦,肯定不行,所以结婚大事,成为了他现在的头等大事,他必须要搞定。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随着他孙权如今在吴国的地位不断的提高,他的婚娶会牵动整个吴国的心。

    蔡琰他必须要娶,甄宓他也要娶,可是谁先,谁后啊?理论上,应该是蔡琰为先,可是他也不能委屈的洛水神女,他想来想去,干脆一起娶进门。

    这个主意不错,不过这个老丈人不好对付啊。

    甄家倒是不算什么,甄宓还有两个兄长,很好对付。

    如今甄家算是一个豪商家族,加入的江东商会,凭借孙权的关系,小奸商甄宓把甄家发展的很快,中山国甄家算是在金陵立足下来了。

    只要搞定甄宓,就能搞定,甄家。

    不过蔡家的蔡老头就比较难对付了,之前孙权为了江东女子书院的事情,把他可得罪惨了,孙权挠破了脑袋,也没有好的办法。

    “子敬,汝可有摆平蔡大祭酒的法门?”孙权想了很久,是在没辙了,直接把自己的头号谋士鲁肃叫来,问道:“我先把蔡小祭酒迎娶进门,但是老头子不好对付啊!”

    现在吴国上下,把江东书院的祭酒蔡邕叫成蔡大祭酒,江东女人书院的蔡琰,叫成蔡小祭酒,比较好分开。

    “君侯,以你如今的地位和士林之中的名气,可以直接下聘礼,蔡大祭酒没有理由拒绝你啊!”鲁肃不解的道。

    “那是你根本不了解老头子的性格,老头子的脾气那是软硬不吃,他要是不愿意,父王出面都没有用,老头子不是一次看我不顺眼了,而且我最近还得罪的一次狠了,要是我就这么没有经过他允许,兴匆匆的去下聘礼,给他拒绝了,我脸丢大了。”

    孙权的脸上挂着一个苦兮兮笑容,道。

    “这样啊,要不君侯你先试探他一下?”

    鲁肃有些不太明白孙权的思想,和孙权蔡邕两人的关系,在他看来,只要下聘礼了,蔡邕就算心里不愿意,也只能捏着鼻子答应,毕竟孙权的脸面,他的脸面,都丢不得的事情,不过孙权想要稳重一点,他只能想想发展:“看看他的反应如何?”

    “怎么试探?”

    孙权闻言,目光微微一亮。

    “凤求凰!”

    鲁肃沉吟了一下,道:“你亲手抄袭一曲凤求凰,然后送到的蔡府,看看蔡大祭酒的反应,他若是没有反应,那就表示,他同意了,君侯就可以派人去提亲,下聘礼。”

    “好,这个主意好。”

    孙权微微一喜,立刻风风雨雨的走进了书房,大笔一挥,用的大半个时辰,才把这一曲凤求凰抄写完毕,然后迅速的派人,送到的吴县蔡府。

    “老头子,不要闹这么多事情,让我好好的娶一个媳妇,不然本公子一辈子和你过不去。”孙权不断的磨牙,狠狠的道。

    天大地大,对他来说,还没有娶媳妇大。

    ————————————————————

    战国元年,十一月,下旬,这一日,金陵城的第一场雪花很自然的飘落。

    一片白雪纷飞之中,金陵城的大街小巷气氛沉寂了不少,不过在这一个寒冷的天气之中,南城市集依旧热闹非凡,来来往往,车水马龙。

    孙权穿着一双崭新的靴子,踩着小雪散落的青石砖驰道,身上披着一个大袄,头上戴着一顶羊毛帽子,他的旁边跟着一个青年庞统,韩刚和罗汉带着十几个精英护卫紧跟在后。

    他们一行人,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江东商会的总商会。

    江东商会如今已经是吴国的一个庞然大物,商会之中已经包含这吴国六成的商户,基本上都是大商户,覆盖整个吴国,从交州到平州,都有江东商会的影子。

    如今的江东商会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刚成立,被挤压的几乎没有路走的小商会,想要加入江东商会的规格也增高的不少,就算如此,还是有不少商户想要加入江东商会。

    所以江东商会在吴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吴国的大地之上,商人卑贱的地位已经一去不返,虽然还不至于和读书人相提并论,但是起码士农工商,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