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向之争

    去向之争 (第2/3页)

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只因仇老的故事讲得精彩他不自主地打断了仇老的话。

    仇老无所谓地笑了笑说道:“没关系。”

    “仇老,淞沪会战后面的溃败一定有很多的士兵逃散吧?逃散的士兵都能归建吗?”赵政国问道:“会不会有很多人直接脱离了部队回家去了?”

    “据我所知很少。”仇老想了想说道:“胡哥当时说得对。他们参战前都一腔热血,虽然中国军队战败,打击了他们抗战的信心。

    但他们最后都坚持下去了,象我们这十多人一样最后都回到了部队或者战死。回家谁受得了别人的白眼和政府的缉拿。

    就算回去了最后仍然要寻找部队,除非隐名埋姓地活地这个世界上。这样做还不如战死沙场!他们在失去信心时想回家看看,那是担心家里的人,这也属于人的正常心理。

    当时没有统计这个数据,但数量至少有几万人甚至上十万人。特别是担负掩护撤退的部队,基本上被打散了。他们更多的就象小李说的一样,化装或潜伏于百姓之中,然后再去寻找部队。脱离部队的并不多。

    这样也造成统计数据上的失误。这些失散的弟兄首先会被统计战死或失踪。归建的人很少,多数人加入军队也已经无法进入原部队,那么失踪的就会变为死亡。”

    赵政国点了点头,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是淞沪会战的主攻部队,在战斗中伤亡惨重。但随后又参战了南京保卫战,短时间兵力就得到了部分补充恢复战斗力有点说不过去。应该是伤员、失散军人归建和补充一部分新兵而恢复战斗力的。

    “这么说很多人误解国民军了?”李家豪喃喃地说道。

    “七十万部队死伤了三十多万人,这可都是精锐呀……如果后面的全部是新兵又如何在短时间内组织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一系列的战争?全部是新兵又如何在接下来的几场战斗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战绩?”仇老摇了摇头说道:

    “当然,在战争中锻炼成长一批优秀的士兵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没有战死的士兵归建让这些军队保持了战斗力。”

    “这么说淞沪会战国民军伤亡的数字没有那么高?”赵政国问道。

    “怎么说呢?数据的统计方法不同,提供出来的数据理解也不同。”仇老看着越政国说道:“死伤与战死是两回事情。战死和重残士兵才叫战斗力损失。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战伤的数字大不可怕,因为活下来的每一个兵都会成长起来,这就叫越打越强。

    抗战后期这些老兵让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不少。而且这些士兵在战场上的存活能力越强。所以到了后期国民军战胜的战绩也越多。死一万人,那尸体得堆多高呀……”

    “淞沪会战战死了多少人?”李家豪忍不住问道。

    “不知道……打得很惨,只有天知道……只要有战争的地方到处是尸体,分不清是中国军人还是鬼子的了。”仇老有点悲怆地说道。是呀,按仇老的说法国民政府都不一定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他们也的确没有公开过一个确定的数据,高层各说各话。

    “仇老,这么说日本军队后期表现偏弱是因为中国军队变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