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向之争

    去向之争 (第3/3页)

?”赵政国问道。

    “也可以这么说,也不能这么说。”仇老笑了笑说道:“你读过兵书,应该知道士气这一词。在整个大环境之中中国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而日本人看到的则是失败的阴影。中国军队越打越强越打越多,而日本军队越打越少。

    而且日本人的资源根不上来,已经不能满足他战略需求。他们的飞机大炮能发挥的优势越来越低。在战略上这是一种转势。”

    “越打越少?难道鬼子伤亡数字也不是真实的?”李家豪问道。

    “你说呢?政治上和宣传上的需要。你认为日本人的话有多少是真的?”仇老笑问道。

    “信日本人的话不如信男人生仔的谣言。”李家豪摇了摇头说道:“他们现在居然否认二战侵略历史。这可是铁的事实!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如果想知道真像去看看鬼子二战前和二战后的人口调查数据,不过你要计算他们的人口增长率。”赵政国笑了笑说道。

    “百度上的数据又不真实。”李家豪说道。

    “也可以查查日本战后的情况,看看他们的人口结构,他们国家曾经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用脑子想想就知道了。”赵政国想了想说道。

    “呵呵,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后期日本军队中出现了很多‘娃娃’兵。”仇老摇了摇头说道:“他们的战损比绝对不是他们所宣传的一样。还有一点,中国军队的枪与日本人的枪不同。

    三八大盖是贯穿伤,而中国军队装备的都是爆炸伤。中弹后的死亡率要高得多。在战争中击中四肢的概率比击中身躯的高得多。中国军人怕鬼子的飞机大炮,日本人怕中国军队的子弹。”

    “日本人难道就不能改?”李家豪又问了一个没有营养的问题。

    “统一配发到部队中的装备不是说改就改的。涉及面太大了,浪费的资源也太多。不在战时都很难改,更不要说在战时了。”赵政国说道:“唉,说远了……”

    “嗯,各有各的优势,日本人设计枪时也是经过综合考虑的。后面的还会说有关的问题。”仇老点了点头说道:“我们继续吧……”

    “刚才说到哪了?”仇老想了想问道。

    “当时说到周家财不同意走太湖这条线。”赵政国看了看笔记本电脑说道。

    “嗯。临时走到一起的士兵管理上还真有点麻烦……”仇老接着说了起来。

    经过表决后都同意了从太湖去南京的想法,但问题也来了。没地图又人生地不熟的,真要走这条路他们同样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改变了方向,由向南直接奔西部而去。事情并不是他们所想的一样,鬼子的先头部队已经开进这一带。

    而这一带又是水乡,湖泊众多交通不便。平原地区,他们的语言不通,又穿着醒目的军装让他们有一种寸步难行的感觉。

    老喜用担架抬着,又有使用了日本药,伤势明显好多了。三天时间他们以每晚行军三十公里的样子。也走了八九十公里。这期间他们几次与鬼子擦肩而过,幸亏他们派人在前面侦察才避开鬼子。[www.kan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