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活字印刷

    16活字印刷 (第2/3页)

渠道,容量……”栾奕连连低喃,脑海中那道一闪而逝的光芒再度闪耀起来。“有了!”

    蔡邕闻言面露喜色,他其实早就猜到被世人誉为神才的栾奕说不定有办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只不过未曾想到栾奕这么快就能找到答案。他明知故问道:“什么有了?”

    “奕有办法让《鸿都石经》源远流长了。”栾奕胸有成竹地说。

    “快快说来。”蔡邕兴奋的双眼通红,连胡子都跟着翘了起来。

    “蔡公何不将《鸿都石经》印刷成书。”

    “印刷?印刷!印刷。”听了栾奕的话,刚刚还神采奕奕的蔡邕顿时如同霜打的茄子,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老夫何曾未想过印制成书。然印刷一时耗资甚巨,印书万册便是天价。栾贤侄此法实在难以成行。”

    蔡邕身后的蔡昭亦是一脸颓然。他原本也以为栾奕会想出什么柳暗花明的主意,却未曾想,栾奕想出来的对策不过稀松平常罢了。

    “蔡公莫急,奕有法减少消耗。且听奕徐徐道来。”接着,栾奕面带微笑,从容的告诉蔡公。印刷一事,之所以耗资巨大,原因有二:一方面雕版印刷,每一页书都需要专门制作一块对应内容的雕刻石板,有多少页书就需要多少石板。且不提工匠薪俸,仅采买雕版一项就耗资甚巨。更何况在雕版过程中,一页书至少上百字,数百页下来雕刻错误在所难免。一个石板上,只要有一个字错误整个石板就废掉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大大增加银钱消耗。另一方面,印刷图书,书的内容总是需要载体的,目前大汉常见的书籍多为竹简书卷,其次则为绢帛,最次为蔡侯纸。三种纸以竹简最为便宜,然竹简不适宜印刷;随后为绢帛,然绢帛价格较高;最贵者便是蔡侯纸,且蔡侯纸太过清脆,不适宜保存。

    栾奕顿了顿,轻抿一口蔡昭递来的温水。接着道:“由此可见,若是印制书记,绢帛作为载体是不二选择。目前为止奕暂时没有其它取绢帛而代之。遂,若要制书,此笔开支必须消耗。至于,雕版印刷,奕却有办法将其消耗之银钱降至最低。”

    “哦?”其实蔡邕之前在京城就打听过雕刻制书一事,得到的答案却是印1万面绢帛书需要消耗铜钱3万贯钱,按一套书50面绢帛算,1万套的价格就是15万贯。除此之外,蔡邕还详细了解了一下行情,雕版印制图书之所以这样昂贵,是因为雕版的费用占了大头。绢帛价格约占总额的十分之一,雕版则占去了十分之七。也就是一套书15贯的价格中,只有15000钱(1贯等于1000钱)是用于购买绢帛的。且如果这部分价格还能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而雕版的价格就整整占去10贯5000钱,这部分的价格则与绢帛截然相反,刻的越多越昂贵。

    就他蔡邕那点俸禄和产业,就算砸锅卖铁也凑不来这么多钱啊!

    所以,这会儿当他听说栾奕有办法减少雕版费用,立刻来了精神,焦急询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