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辽王征程开始

    第二百二十九章 辽王征程开始 (第2/3页)

短痛,当断则断!但是在这些间,却有一人无法芶同这个理念,那就是诸葛亮。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理念是完美的。为何说完美,诸葛亮认为,长痛也好,短痛也好,无可厚非都是痛!若是打着平定天下的旗号,征战四方。一统天下,或许确实可以平定这乱世,造福后人,那么生于此时的百姓又当如何?成为平定乱世时铁骑下的牺牲品么?

    比如自黄巾祸乱一来,大汉各处战乱频繁,交战兵马加在一起数百万,死伤更是达到百万之多,而这些将士,便做了历史的牺牲品,怕是连个名字都无法留下,历史上顶多记载一句,某某年,谁与那谁大战,死伤数十万,那谁大胜,仅此而己!更不要说那些死在这些战乱之中的贫民百姓。

    相对于李林这样接近法家、兵家的理念,诸葛亮的理念,则认为要“先治世、后平乱!”高举皇旗,号召天下有才之士讨伐不臣,达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目的。诸葛亮的理念虽然是完美的,但是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可行,至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是那么可行。对此,诸葛亮或许也明白,因此才说自己也是一个愚蠢之人!

    诸葛亮做事谨慎,每每留有后路,几乎是算无遗策,小小一事,他要反复计算数十次,力求达到以最小损失取得最大胜果,若是用不怎么了解三国演义之中的诸葛亮的李林的话说,诸葛亮做事,实在是太力衷于十全十美,然而谁都明白,世间并没有所谓十全十美的好事,平乱与治世,原本便是冲突,古人云,一将功成万骨枯。要平定乱世,牺牲在所难免,就连最开始都不明白怎样用兵的的李林都明白,是故一力提高将士待遇,提高军属待遇,这是李林唯一能做的,所以李林一开始,也是希望将士对自己的忠心,对于自己麾下的将士格外的珍惜,而将士的亲人就更不必说了。

    而李林明白的事,诸葛亮不会不明白,但是他选择了这条路,当初黄巾爆发,波及偌大天下,诸葛亮随族人从徐州琅琊迁移到荆州襄阳,一路上,他见过不少惨剧,有贼军趁势而起,胁迫百姓闹乱,最后被官军连带着百姓一通剿灭,也有连年天灾**,百姓粮谷食尽、易子相食,诸葛亮认为,以战止战、以暴止暴换来的和平,并不会太过长久,唯有教化,唤醒世人,高举皇旗。兴大义之兵、王道之师,讨不臣、除奸逆、清君侧,,定乱世!

    诸葛亮,是坚实的拥汉者,认为食君禄、为君忧,此乃为人之根本!董卓、袁绍、曹操之流,在诸葛亮心中,皆属逆臣!就连刘表,与诸葛亮有旁亲之情的刘表,诸葛亮对于此人也有些不以为然,他一直在找,找一个值得自弓辅佐的名君!

    这时,刘备出现了…………首先,刘备是皇室后裔,而且有皇叔之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