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七十八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九百七十八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第2/3页)

只有两成,剩下的则默不作声,静观其变。

    石达开缓缓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对众人道:“项王手下大将薛万彻与我曾经有数面之缘,算得上薄有交情,去年派人给我修了一封书信叙旧。既然今日我等走投无路,诸位跟着我去大夏投奔项王如何?”

    “愿听将军调遣!”人群中一阵鼎沸,十几个偏将、校尉、军司马纷纷举手支持石达开的决定。

    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刘备从青州前来巴蜀的时候收编的黄巾残部,都曾经跟着张角兄弟攻打过官府,杀过朝廷的官吏,对于归顺东汉有种本能的恐惧,担心会被秋后算账。

    再加上这些人早就没了家眷,过得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而且石达开平日里比较注重与将士搞好关系,堪称爱兵如子,时常对将士们嘘寒问暖,甚至是亲自煎药,亲手给伤员包扎伤口,这也让石达开在军中威望颇高,许多士卒愿意为他卖命。

    但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阴就有阳,有支持石达开的就有反对的,譬如一言不发的李恢,在众人即将达成协议之前站了出来。

    “达开将军,请恕李恢斗胆问一句,去大夏少说也有七八千里路程,将军有何把握安然抵达?”李恢手抚胡须,肃声问道。

    石达开指着地图,胸有成竹的道:“若是搁在以前,想要抵达大夏,自然是难如登天。但现在正是天赐良机,我军从南安向西避开成都,走汉嘉、马尔敢,一路北上可抵达西平。”

    石达开说的这条道路虽然崎岖坎坷,但终究是一条出路,一千七百年后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曾经走过这条路线,走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坝一路北上,可以最终抵达甘肃、宁夏境内,也就是石达开现在所说的雍凉地区。

    看到李恢不说话,石达开继续侃侃而谈:“镇守雍凉的朱元璋、朱棣父子,一个全军覆灭,一个正在坐镇汉中,雍凉境内十分空虚。就连重镇武威也仅仅只有两千郡兵驻守,我军进了雍凉地区,可以来去自如,根本不需要考虑遭到拦截。而匈奴、羌人刚刚遭受重创,已经被逐出草原,整个西部地区一片空白,我军可以直抵玉门关,顺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直抵大夏。”

    看到石达开把整条路线详细的分析了出来,营帐中的将校纷纷支持:“石将军说得好,我等愿以将军马首是瞻,将军说去哪里,我们便跟着去哪里!”

    李恢抚须道:“将军说的这条道路的确可以走的通,但山路崎岖,沿途人烟荒芜,我军的粮食该如何补充?”

    石达开略作思忖就有了对策:“像匈奴人那样一边走一边杀马匹,实在不行的话到了雍凉地区劫掠几个县城,凭我们两万多人的部队到了哪里都可以任意纵横。西汉、东汉、刘备现在杀的难解难分,各路诸侯的目光都盯着成都,根本抽不出兵力来追袭,我军定然能够畅通无阻的踏上丝绸之路!”

    “既然石将军心意已决,李恢不再劝阻,但人各有志,某是不打算背井离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