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藏宝

    第一章 藏宝 (第2/3页)

新有了藏宝图的动向。

    后来杨白鹿的寻宝计划以失败告终,石匠的后人曾和杨白鹿之子商议过这张图的归属问题。最终如何解决的就没有人知道了,只是从此以后石匠的后人再也没有寻找过藏宝图,藏宝图也没有在世间出现过。

    虽然是同根而生,但是藏宝图关系到大量钱财是个敏感话题。祖师当年将图交给了石匠,这个藏宝图的处理权就是石匠后人的了,找回来了还是丢了其他人都不便过问。所以这藏宝图最终花落谁家就成了一个谜了。

    李来调查的资料便是杨白鹿当年寻宝的相关内容。杨白鹿本名承伊,后改名钧,清代贡生、同盟会员,1920年前后,当过四川省长赖心辉的秘书长,1934年脱离军政生涯,从事医学,任成都国医学院教师。清末有一姓杜的官场人物因犯了事儿走投无路,投靠了杨白鹿,受到他的热情接待,一住就是几年。

    姓杜的这个人临走前的一个深夜,为报答知遇之恩,将多年来随身携带的一个檀木匣子转赠于杨白鹿,内藏张献忠埋银地点图样,并告诉他这件宝物是当初参与埋银的一个石匠画成简图交给孙儿带走,后来落到杜家,珍藏至今,希望善为运用。杨白鹿接手后30多年,从未向任何人泄漏。

    直到1937年冬天,住在成都陕西街的杨白鹿,将张献忠藏银图纸向好友--当过师长的马昆山透露,取得共识,认为这件事大有可为,后由范绍增出面奔走磋商,成立“锦江淘金公司”,开展打捞工作。

    他们照原图纸方位丈量、细密探索,终于推断出埋藏金银的地点是望江楼下游对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的交叉点左侧接近江心的江边,于是在1938年冬季趁河水较小,加速开挖,结果一无所获。第二年秋水退后又继续,上百人前后历时十多个月的辛勤劳动,果真挖出一个大石牛,还挖出了大石鼓!经理宣称:“石牛、石鼓都出来了,‘万万五’还跑得脱吗?”

    不久,又传来惊心动魄的“喜讯”:坑旁安置的金属探测仪突突直响。没有金银,哪来的响声?旋即,狂热的浪潮席卷整个成都。锦江淘金公司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准备大批箩筐扁担,订购一部起重机,金银一出土,就集中人力搬运,直接缴存银行。

    然而,历史却偏偏爱和人们开玩笑,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不是金银,只有三大箩筐小铜钱。“金银万万五”杳无踪影,轰轰烈烈的挖银事件,也只好草率收场。

    根据刘翔的分析,这个杜姓的官场人士的父辈或者是其他亲人就是从石匠后人那儿盗走藏宝图的人。他说藏宝图是当时参与宝藏建设的一个石匠画来交给他孙儿的自然是编的瞎话。现在藏宝图最大的可能就是在石匠后人手上或者杨白鹿的后人手上。

    他在说他的这些分析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却是另外的一件事情。郁秋是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