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夜话社稷坛(二)

    第四百五十八章 夜话社稷坛(二) (第2/3页)

看着苏联农民白天用白面包喂猪,晚上酗酒,当时气得脸都没了血色。当天晚上,在回去的火车上,维克托莉娅差点儿把桌子给砸烂了!”

    多多少少,毕文谦从王京云淡然的口吻里听出了点儿自豪的味道。

    “然后呢?”

    “苏联对不起农民,是赫秃子上台否定大林子以来,苏联高层一直普遍的主流认识。无论是维克托莉娅,还是支持她的干部,暂时都不具备公开质疑相关的长期政策的力量。即使气得吐血,日子还是得过,改革也得一步步走。目前,经济试验区那边的尝试是,大批雇佣我们东北的农民过去,让本地的苏联农民逐渐工人化。这么做,即使有人反对,也可以解释成改革的尝试。协议中,我们必须要为经济试验区供应充足的农业产品,而经济试验区会在当地建设工厂,大批雇佣我们的工人,和我们一起加强建立南到京城、滨城的东北-远东的铁路网。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技术经验也会向我们开放。鉴于现在全国大多数国企冗员的情况,鹏哥的计划是,建立一个直属于工·业部,甚至级别更高的公司,从各个国企抽调技术工人到经济试验区去参与建设和学习。每个工人干三年,每年一次轮换,回国前进行技术水平考核,进行积分排名,排名在前列的国企将在今后获得更多的政策、财政支持,其技术员和干部在晋升时优先考虑。优秀的工人回国后将作为技术骨干和今后潜在的干部苗子进行培养,甚至可以提拔为排名落后的同产业国企的领导,进行优秀工作经验的推广工作。”

    毕文谦简直震惊了,连身子也不禁坐正了:“这……能通过吗?”

    “不知道。”王京云回答得很干脆,偏头看了一眼身边的毕文谦,继续解释道,“鹏哥已经以鹏华公司的名义,继建筑工人之后,在东北组织了第一批各种产业的工人过去了,目前看起来还不错。至于全国范围,在任的首长们,退居二线的中顾委,都一直在讨论。苏联人的人均食品消费水平,是远远超过我们中国的,而且,他们的具体饮食习惯,也和我们有很多不同。如果我们真的要保证供应,整个经济试验区,需要多少?我们能够抽调出足够的食品吗?鹏哥的计划将波及整个国有企业的人事晋升原则,是否适合在全国范围执行?如果真的要执行,技术水平的考核,怎么考核,考核标准怎么制定?谁来制定?如果是我们自己的专家,恐怕不够用,如果让苏联的专家参与,这又会涉及到更广泛的问题了。在某些人眼里,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个计划如果原则上通过了,是否像是总后承认保剑集团那样处理?如果是,鹏华公司将作为什么级别,行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