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新的架构(二十二)

    第六百三十六章 新的架构(二十二) (第2/3页)

个怎样的国家?”

    黎华紧锁着眉头,左手放开笔记本,中指在茶几上规律地一下下敲了许久:“……你是说,宋仁宗才是北宋的亡国之君?这个观点,和现在的主流认识,差距非常大啊!”

    “那是因为自古以来掌握着评价历史人物功过的权力的群体是文人,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太史令的权责渐低,和历法剥离成为著作郎,渐渐弱化了神圣性后,他们就越来越意识到手中刀笔的能量,越来越肆无忌惮,习惯于给损害他们利益的统治者泼污水,而对放任他们攫取利益讨好他们的统治者粉饰太平,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地驯服统治者的目的,另一方面,封建时代的文人更侧重于静态地看待历史,而不懂得动态地分析历史脉络,说白了,就是封建时代水平的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历史评价在社会主·义时代已经落后了,相同的史料在不同的史观,不同的理论指导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毕文谦摇摇头,坐回了沙发上,“而且,我从来没有说宋仁宗是亡国之君。北宋的灭亡,其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只要宋徽宗和宋钦宗但凡脑子正常一点儿,有骨气一点儿,北宋都几乎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灭亡,靖康之耻也不会发生。但北宋的衰弱和亡国之忧,的确是在宋仁宗时代发酵棘手。这就像一棵大树,的确已经渐渐因为病变而开始丧失了生机,但在它因此彻底枯萎之前,突如其来的一道雷直接把它给劈死了——无论如何,这棵树真的不是病死的。”

    “北宋并非亡于宋仁宗,但宋仁宗的历史责任,我们却必须引以为鉴。‘当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是不负责任;为了自己的时代太平,甚至是为了一家之私而丢给后人一个地雷阵,甚至是万丈深渊,同样是不负责任。黎华,你要充分地认识到,医疗是一个怎样的问题——‘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你做得越好,反而越不容易被大多数人认识到你的功绩。甚至于,说得更残酷一些,你手里只有100块钱的医疗预算,要负责100个人的医疗问题。如果你为每个人花1块钱,让人均寿命达到60岁,你说不定会被骂;而如果你为20个人每个花5块钱,让这20个人的人均寿命达到80岁,并且确保掌握舆论话语权的人就在那20个人里,而不去管剩下的人的死活,那你指不定就会被歌功颂德。因为,那些死人说不出话来。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和身边的人活到同一个水平,幸福感远没有活得比身边的人更好来得直观。这就像一个或许粗俗的笑话——所谓幸福,不是你不拉肚子,而是在一起拉肚子的时候,你在厕所里面,他在厕所外面——这是一个比较低级的精神境界,却是大多数人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存在的现实感观。”

    “然而,对于社会发展的前景来说,究竟是100个能活到60岁的人更能促进发展,还是20个活到80岁的人加上80个生老病死没有保障的人?答案同样不是必然美好——究竟哪一种更好,取决于领导层的能力。前者是高门槛高回报,后者是低门槛低回报。这就像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竞争:当你的管理能力满足了门槛,选择社会主·义必然会碾压资本主·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