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交锋(四)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交锋(四) (第2/3页)

。文谦,你打算怎么处理?”

    终于,万鹏抬头正视过来,沉沉的目光里似乎有一丝柔软。

    毕文谦也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答非所问道:“那么,对于刘晓庆走穴的案例,你有什么看法?”

    “我?”万鹏愣了一下,旋即又低下了头,“老实说……我对她有些失望。”

    “哦?”

    “她的电影,我都看过。我能够想像,一个在名满全国的人,一出门,竟然连嗟来之食都讨不到,会是怎样的落差。所以我虽然很体谅她哭,体谅一个三十多岁的人的羞愤。但正因为她是名满全国的人,我不能接受她哭过之后的选择。我虽然不出名,但我也出过门,别说挨饿的时候,我连命都差点儿丢了……”

    万鹏的语速渐渐急促,却没有把话说完,突然仰头把整杯水喝干,然后直直地朝毕文谦看来,不再言语。

    良久,又是张静林过来打破了沉寂。

    “毕文谦,我又唱累了,我出去休息一会儿。”

    “好。先帮万鹏续杯水。还有,出去看到王京云,叫他休息好了,就过来。”

    等张静林倒好水走了,毕文谦才慢慢朝万鹏说道:“自上而下地说,走穴是必须严厉取缔的事情,有必要的话,杀鸡儆猴也别手软。但就像你说的这个例子,刘小庆以前本不走穴,连饭都吃不起了,她就开始走穴了。这表面上是一个非典型的例子,因为全国能够走出去的文艺工作者并不多。但认真想一想,这却是一件很值得未雨绸缪的事情。”

    万鹏前倾着身子:“你说。”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与外界的交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这是大的背景。而无论多还是少,文艺界里能够出去的人,总是以高水平的从业者居多。这些人,有着很大的名气,她们的一举一动,总会被关注,被后来者看在眼里,很自然的,形成榜样效应。自下而上地看,一方面,像刘小庆这样的人走穴而不被处理,知道的人多了,效仿者自然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像刘小庆这样的人竟然走出去连饭都吃不起,这将造成物伤其类的影响……不,这远远不是一句物伤其类就能形容的。”

    “单就这个案例来说,八一厂做得很不地道,或者说,非常僵化。香港我虽然没去过,但我去过东京。我的饮食是黎华操持的,都是寻常人家的伙食,我只问过一次,她只含糊说那是令人肉疼的价格。那已经是我和她都划账接近千万的时候了,我们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