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晓内情唏嘘一片 明就里喟叹三声

    八、晓内情唏嘘一片 明就里喟叹三声 (第2/3页)

儿下棋最厉害的当属村东头的卓剑锋和村西头的卓恩华,这一点应该没人会有异议。卓恩华是卓剑锋的独子,而卓剑锋有两个哥哥,在家中排行老三,你指的可能是卓剑锋吧!”

    “很可能是他。但是最厉害的棋手怎么会有两个,难道是两个人的实力不分伯仲?”巴图问。

    店老板深吸了一口气,说:“这还得从八年前说起。八年前,国防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打听到本村的卓剑锋手里有一本韩信所著的《韩信棋谱》,就想拿去看看,便于更好地研究韩信的军事才能。但他找到卓剑锋后,卓剑锋说他根本就没有这本书。他的儿子是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镇上的农机站当技术员,思想觉悟比较高,听说这件事情后就坚持要他爹把《韩信棋谱》交出去。他爹死活不肯,本来这也没啥,可他却把这事儿告诉了那位教授。教授就找到了镇上的领导,希望领导前去动员。由于那位教授也算一个文职将军,所以镇上的领导对这事儿相当积极,没少去卓剑锋家做动员工作。可卓剑锋根本就听不进去,一口咬定自己没有《棋谱》。据说卓剑锋是遵从祖训,绝不将《韩信棋谱》示于外人。而卓恩华为了为国家做贡献,就采用了激将法,约定于他爹在芒砀山山腰的翠微亭大战十局棋,如果他胜的多就把《韩信棋谱》献给国家,如果输了就随他爹任意处置。”

    “那最后是老子赢了还是儿子赢了?”

    “谁都没赢,谁都没输。”

    “五比五平?”

    “不,每一盘都是和棋。”

    “虽然全部是和棋,但这十局棋应该很惨烈吧!”李浩潼说。

    店老板不无感慨:“的确,堪称是悬崖边上的白刃战。”

    浩辰问:“后来呢?”

    “后来,旁观的人把这十局棋的棋谱印制成册,其中一本送给了教授。教授也不再追问那本《韩信棋谱》的事,因为从这十局棋的棋谱基本可以窥见《韩信棋谱》的几分精华。”

    “看来卓剑锋自始至终都在让着卓恩华。”李浩潼说。

    店老板问:“怎么,难道你看过那十局棋的棋谱?”

    “这倒没有。不过我也是个象棋爱好者,深知自古有‘拳怕少壮,棋怕老辣’一说,卓剑锋既然是《韩信棋谱》的拥有者,多年前又是这里的第一棋手,那卓恩华的棋艺一定是他父亲所授,又怎么会在十局棋中每一局都轻易和卓恩华打平。”李浩潼说完,战叔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店老板说:“小伙子果然有见地。我沉迷象棋数十年,至今还把那本十局棋谱放在枕边,依我看,卓恩华的棋艺虽然机巧多变,锋芒毕露,但是卓剑锋的棋艺却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每次下到关键处更是神乎其神,令人叹为观止。所以那十局棋虽然一开始二人都杀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但下到最后,局势往往柳暗花明、拨云见日。归根结底,还是卓剑锋对棋局的把控力度更大,只是下到致命处,卓剑锋往往手下留情罢了。”

    李浩潼说:“这就对了。再后来呢?”

    店老板说:“教授拿着十局棋的棋谱离开后,卓剑锋才意识到卓恩华之所以敢以卵击石,其实是想套出他所有的致命杀招。这跟把《韩信棋谱》交出去没什么两样,所以他觉得卓恩华是为了升官不惜背叛自己,深感痛心。而卓恩华并非有什么私心,又因为这件事在单位混得很不如意,经常被农机站的领导给他穿小鞋,没过多久就搬出去住了。卓剑锋从那以后除了种地就是在家里研究棋艺,又过了几年,他的老伴也死了,他竟连邻居和亲戚朋友都不见,活脱脱成了一个棋痴。”

    “不会吧,那我们岂不是没办法见到他了?”大壮大叫。

    李浩潼说:“不,这样我们或许更容易见到他。”

    大壮问:“为什么?”

    李浩潼说:“你明天就知道了。”

    第二天上午,一行人经多方打听来到了村东头的卓剑锋家。他们敲了半天门,终于听到里面传来的说话声:“别敲了,家里人都死光了。”

    李浩潼说:“大爷,我们有东西给你,你看一下吧!”说着他把一个信封塞入门缝。

    过了很久,门开了。只见眼前的老者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身上散发着一股恶臭。李浩潼微笑着低头道:“您就是卓老前辈吧!”

    老者说:“我就是卓剑锋,你们进来吧!”

    原来,刚才递进去的那个信封里有一张棋谱,正是二十四年前方老与卓剑锋下过的一局和棋。大壮这才明白李浩潼那句话的意思:棋痴棋痴,以棋会友自然是他最喜欢的交流方式了。

    “他现在还好吗?”卓剑锋说。

    “哦,家父很好,他说这辈子都忘不了您当年为他做的那一碗蛇肉。”浩辰说。

    “哈哈哈,当年我救他一命,他死里逃生吃下的饭,自然是最有嚼头的。更何况还是蛇肉,那可不是一般的蛇,是飞蛇,我这辈子都没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