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清理 4

    第三十五章、清理 4 (第2/3页)

侃而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便是救助穷困也是当时,不可能永远救助。什么办法才能救一世?只有一条路,发展工业!才能使老百姓富裕,只有富裕起来安居乐业,也才能稳定民心。富裕以后也就没人再愿意去唱门子了”。

    老支书点点头:“是啊,什么原因能使人放下面子出去讨饭,难道这些人就是愿意这样做吗?不是!是生活贫困迫使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如果栗山能像你们海崖一样经济活跃,大家有事做,每月有固定收入,也就没人再去唱门子了。你不知道啊,每当我看到村里的老少爷们扛着行李卷,冬闲时往外走时,我的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我站在栗山山坡上看着他们,眼泪哗哗的流啊”。

    说到这里,老支书的眼圈有些发红。为掩饰自己,他赶快擤了一把鼻涕,擦了擦嘴脸。

    咧了咧嘴,说道:“唉呀,这个炉子的煤不太好烧,呛着眼睛了”。

    王元平见他如此,心里也不太舒服,他能体会到老支书的心情。于是赶紧安慰道:“老支书,会好的。您也不要太难受了”。

    老支书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烟,分给二人。自己又抽出一支来,放在烟盒上顿了顿,叼在嘴边。火柴一拉“滋拉”一声点上。

    一股烟草的香味顿时蔓延至整个屋子。

    几口烟之后,老支书往炕前地上弹了弹烟灰。心情似乎平复了一些。他打破沉默,道:“元平,你刚才说的无工不富,这个我也听说过,这个说法很对。但我们栗山如何发展工业却是个难题?你们海崖那里比较富裕,你给出出主意”。

    王元平沉默了半晌,缓缓说道:“如何发展工业我不敢乱说。我说个海崖的真事吧。海崖有个村叫望城,前些年也很穷,刚改革开放时,他们村里弄了个面粉加工厂,赚钱了之后又上了个砖瓦厂。现在,这个村的工厂有七八个,村里的经济基础一下子夯实了,村里的老百姓大部分在这些厂子工作。我们栗山是不是可以模仿这个”。

    “面粉厂...砖瓦厂...砖瓦厂...”。老支书自言自语一会抬头看看房梁,一会又眨巴眨巴眼歪着脑袋思考,良久。他突然一拍大腿,兴奋道:“我得跟元平喝个酒,这个建议有点意思,我和栗军他们几个也讨论过好几次,但都没好主意。今天你说的事对我们很有启发!来来来,元平,咱爷俩喝一个”。

    “不敢当,不敢当,我是瞎说,不见得好使”。

    栗军一直沉默着没说话,听到这番话后,好奇的问道:“九叔,您想到我们办什么厂了”?

    老支书喝完后放下酒杯道:“我刚才就是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咱们这里不能做面粉厂,要做就做砖瓦厂”。

    看着栗军和王元平有些疑惑的表情,他乐道:“你们啊,怎么不想想。咱们这个地方吃饭都是问题,有谁敢整天买面粉吃?海崖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