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英雄的终章

    第922章 英雄的终章 (第2/3页)

一点点绝望……

    最终,他只能眼睁睁的望着北伐进行,自己却只能躺死在病榻上。

    至于朝廷到底是安的什么心,江逸想,可能还得对话韩侂胄或其他人才能知道,但韩侂胄这家伙说实话完全没有对话的必要。

    于是,便将这个想法抛诸脑后。

    可恨的是,《宋史》在这件事上,居然还讥讽辛弃疾久不得志,为规取功名而晚节不保,不仅未体谅他暮年未伸壮志的处境,还添上强烈的政治和个人主义色彩。

    作为二十五史之一,《宋史》由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的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编撰者中也不乏前宋文人。

    可想而知,当时的文人对辛弃疾有多大的恶意!

    再加上作为效忠元朝的中原文人,迎合元朝统治者的需求,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涉及原则,因为他们压根就没几个硬骨头。

    都说文人何苦为难文人,各行何苦为难同行,但事实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因此,我们的辛先祖何止是在生前郁郁不得志,就连死后,也有人想让他不得安宁,恨不得把他从坟里拖出来再弹劾几顿。

    脑海中的思绪万千,在现实不过转瞬之间。

    江逸快速回过神来,听辛弃疾说道:“北伐之事我亦知晓,可恨我垂垂老矣,身体每况愈下,已无力再为百姓再做些什么。”

    江逸并未接这话茬,他打算刻意绕开这个伤心话题,只说道:“在这期间,飞虎军分戍信阳、武昌。”

    “嘉定十年(1217年)前后,飞虎军开始在信阳及周边地区,多次进行规模作战。”

    “后来,孟珙也在嘉定十五年,创立飞虎营,朝廷下旨湖之南安抚司起发潭州飞虎马步军二千人,前往御敌。”

    “飞虎军在寿昌立下了不少功劳,成功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但在第二年的时候,寿昌知军朱索想请飞虎军和家属永久屯驻在寿昌,差点引起兵变,最后不得不取消。”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到,飞虎军在当时有多吃香,他们到哪就能保哪一方的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