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遍地皆祖宗

    第1222章 遍地皆祖宗 (第3/3页)

归纳为文言文,这是先祖在邓州时所写。”

    “邓州?有没有搞错啊,不是岳阳楼记吗?”有观众诧异道,“江神这是不是搞错了,文言文标题写的明明白白啊。”

    “就是,岳阳楼记不是在岳阳楼上写的能是在哪写的,江神这里应该是口误,不过看在他最近那么辛苦的份上,我还是可以谅解的。”

    “呵呵,功是功,过是过,这么严瑾的节目出现这样误人子弟的言论,难道不应该被抨击和摒弃吗?”

    “楼上你们这一堆九漏之鱼,照你们这么说,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不是得李白在银河上写的?”

    “无错,老夫的确写于邓州,后世连这都知道?”范仲淹诧异道。

    江逸点点头:“有许多后世认为,这首文言文可能是您登岳阳楼时写的,其实不然,这是你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所写。”

    此言一出,刚才许多抨击江逸的人顿时闭嘴。

    这就是不明真相就随意抨击人的坏处,但对被抨击的人来说却是妥妥的受害者。

    网上言论的施暴者,骂完说完之后,哪怕发现自己错了,顶多一句对不起就完事了。

    但对被施暴者而言,他经历的就是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重重打击,很可能出现精神疾病,或名誉受损,再也无法回归正常生活。

    但似乎总有人习以为常,认为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丝毫忘了,敲下的键盘很可能是刺向别人的刀,又或者是知道,但不以为意,享受其中。

    所幸,江逸的心脏很强大,早就不在乎这些言论了。

    “那后世可知,老夫为何写它?”范仲淹问道。

    “知道。”江逸点头,“先祖的这篇文言文写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的您生活在北宋内忧外患的时期,对内各大矛盾突出,对外还有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改善这一处境,先祖推行‘庆历新政’,可惜由于皇帝改革之心不稳,又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导致新政以失败告终,后先祖又因得罪丞相,被贬放邓州。”

    从这就可以看出,封建时代要推行新政有多难了。

    江逸不由想起了秦孝公,当时秦国虽然已经烂得不能再烂,但各大阻挠势力依然横行,,可惜,老世族碰见了秦孝公。

    在变法和对付老世族方面,咱秦孝公的手段就很牛逼了,那么多国家都推行不了变法,但秦孝公可以,不仅仅因为他有商鞅。

    更因为他是……嬴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