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深入敌后

    第六章 深入敌后 (第2/3页)

责警戒的第一小队队长陆大有打出安全的手势,这才又向后招手。副连长赵剑南带着剩下的人抗着各种武器弹药跑了出来,然后很熟练的在草地上散开,清点物品,检查有没有在过河时遗失或者进水的东西。

    他这次带出来的人一共编成三个小队,一小队队长是陆大有,本来是吴畏四连一排的排长,带上他是因为在吴畏组织的训练中,陆大有的成绩最好,吴畏需要一个熟悉自己指挥风格的人在必要的时候接替指挥,一小队的班底也大多是陆大有排里的老兵。

    二小队的队长是王大锤,他的资格够老,而且和吴畏相识最早,吴畏看中他头脑灵活,又和自己摸过一次俄国人的防线,算是除了自己之外唯一有过渗透经验的人。

    三小队的队长孙石头是机炮排的排长,从前就是赵剑南手下的兵,他带的兵也主要来自机炮连。

    这个时候国防军当中的连级重火力还只有马克沁机关枪,这玩意太重,根本不可能随身携带。为了解决小分队火力不足的现实,吴畏自己设计了一款******和手柄手榴弹,其中的******就主要集中在三小队。

    除了这些人外,小分队里还有几个特殊人物,韦三爵是师部的参谋,吴畏需要一个俄语翻译,于是蓝晓田就把他给派来了,这人原来是个商人,专门和俄国人打交道,听说读写都行,他到了小分队后,吴畏和他突击学习了一阵俄语,有英语的底子在,他学俄语的速度很快,让韦三爵一直怀疑他从前就学过俄语。

    另一个特殊人物叫于靖,是个新兵。这个士兵个子不高,长得倒是斯文秀气,虽然身上的皮肤已经被晒得黝黑,但是仍然能看出从前保养得不错,细皮嫩肉的一看就知道家世不错,正是和平时期首长们爱用的勤务兵类型。

    不过吴畏倒不是要他来当勤务兵,这个于靖家里是沈阳的大商人,他自幼在中西学塾读书,后来考进了沈阳国立师范学院。中日鸭绿江事变之后,国内民族情绪高涨,于靖的同学们跑到沈阳的东北方面军总指挥部请愿,闹着要参军。

    国内初定,百废待兴,各地急缺知识分子,这些师范生都是宝贝,指挥部方面当然不会干杀鸡取卵的事情,所以苦口婆心的把大家劝了回去。于靖心眼多,听家里的下人说哈尔滨那边正在征兵,于是收拾了一下,就跑到哈尔滨去隐瞒身份参军了。

    不得不说,这小子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所以他居然是全连对吴畏的训练大纲掌握最全面的一个,水平远超同侪,所以被吴畏带了出来。

    吴畏并没有参与到清点物资的队伍中去,他看看没什么特殊的事情,就抬腿向陆大有跑了过去。

    安排陆大有的一小队警戒后,吴畏把陆大有叫回来,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