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评价

    第五十章:评价 (第2/3页)

采访的时候说的。

    “李牧这一次别出心裁。把古典的内涵用现代的流行来解释。兰亭风花,悬笔表情: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那一段爱情好像如兰亭的行书,纤细,婉约,不羁,似行云流水,却又不乏细腻,有一些青花瓷的味道。但是,你早已经离我而去,那份爱就像碑上残缺的题序,揣摩不定,我的真心要送给谁呀?

    “山月不知心里事”,风月又怎么能了解我的失意?爱情不在,因为我不了解你,无法捕捉到你的内心,我该怎么办?只有在碑上题序了。看着那岸边千叠的浪,这却是我的行书!承载着我的爱,只是,写完行书我才发现有空空荡荡的感觉?为什么?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呀,我抓不住你的内心!!!

    “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我心中有愤恨万千,只因为没有你。但方文山继承青花瓷的风格,并没有直接点出我心中的悲伤,我是静静的,柔婉的,在碑前题序。只等春雷,惊醒你——也很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味道。但青花瓷是一种等待,毕竟彼此相爱,这份爱会继续,只是相见无期。而兰亭序中的爱,是我已经失去的,再等下去,也只是等待一种无奈。因为彼此不了解,所以等待变成了单相思。唉!就把希望寄托在春雷上好了,听到那春雷,你会爱我吗?”袁怀仁在听了李牧在、的新专辑后说道。

    “庐州月》的歌词创作中有着明显的中国古代诗词的痕迹。一为其遣词造句尽量言简意赅,意为在尽量少的言语当中表达丰富内涵,这与中国古代诗词的创作原则吻合。如:“庐州月光梨花雨凉”这句,作者意谓泸州的月亮依然是当时的月亮,当年月光下的两个人如今却各分东西,物是人非事事休,只留下孤独的我伫立在寒冷的风雨中,这冰冷的梨花雨不仅浸透了我的外衣也浸透了我的心。“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却流不出当年泪光”与之类似,沐浴在同一月光下,当年为依依不舍,牵肠挂肚而流的离别泪,在泪光中的山盟海誓历历在目,如今身在异乡的我,虽在烟霞莺飞草长中流泪了,但在这泪水中已没有了当年的滋味。这让我想起唐朝王昌龄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宋朝晏几道的《临江仙》中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窃以为作者该是对此有所借鉴的。又如“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那一声低浅的叹息,透着仕人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追思。当年的幸福在年少轻狂的眼中远不如仕途重要,以为那份幸福就该属于自己,不懂珍惜的结果就只能是当我大彻大悟的时候只能形只影单的看着桥上出双入对的声影了。此时只能是在弥漫着柳絮的风中,追忆当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温馨甜蜜了,心中难免郁郁寡欢,又略带愤愤不平的轻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二为其多用“意象”表情达意,营造氛围。在歌词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自己“乡愁”“情愁”。如:“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多用“柳枝”来表达送别之意,柳可以说是离别的代名词,如刘禹锡《杨柳枝》“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在柳絮纷飞时节仕人触景生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