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回 呆秀才志诚求偶 俏佳人感激许身

    第03回 呆秀才志诚求偶 俏佳人感激许身 (第2/3页)

昨夜回家,依刘小姐把那指头割下,发了几转晕,因此这般光景。”



    张婆听了,倒吃一惊,看地上时,鲜红滴滴,摊了一地。一个小小指头,断落在血泊里。便向孙寅道:“是这般时,相公也吃苦了,且请在家将息,老身自替你再到刘家去便了。”



    张婆走出门来,便又进城,来至刘家。却喜员外、安人都不撞见,他便一径走到珠姐房中。



    珠姐问道:“张妈妈,今日原何又来?”张婆笑道:“特来告诉小姐。昨日老身回去,把断指头的话,向孙秀才说,也不过和他取笑。不道他昨夜竟自把刀割下。老身感他志诚,又来见小姐,要小姐与他个好消息的意思。”



    珠姐听说割去指头,笑个不住。笑对张婆道:“你回去再叫他除了这呆气,方允他亲事。”张婆不平道:“小姐你太忍心,他为着那指头,连发了几个晕,你却还说这风凉话。”



    珠姐道:“不是我说风凉话,我也怜他志诚。但婚姻大事,是要父母之命的,我女儿家如何自作主张。既然父母不允只事,止好歇了。我昨日不过和你顽耍,谁晓得你痴人面前说起野话来。如今只快去回绝了他说是了。”



    张婆见他说得有理,无言可入,又想:“员外、安人是执性的,就是孙寅把十个指头都割下来,也不在心,说来无益。”只得别了珠姐要归。



    珠姐道:“你不要怪我,且在此盘桓到晚些去。”张婆依言,在刘家说说笑笑,直到日落西山,方才出城。



    将及到家,只见孙寅把帕子裏了那痛手,家僮孙福扶了,已在门首等候。迎着问道:“事情如何了?妈妈怎到此刻方回?”



    张婆不好说误信了刘小姐作耍,仍说野话道:“刘小姐说,要相公再除了这些呆气,方允亲事。”



    孙寅是熬着痛,在张婆家门首,不蹲不坐,眼巴巴等了大半天,满心道是事体成功的,听了这话,不由不恼起来,道:“他嫌我穷,不肯就罢了,却骗我受了那般疼痛,又说要除什么呆气,我又何曾呆来!总是他不肯嫁我的推头。我想那珠姐也未必是什么天上有人间没的绝色,我就不到也平常。”气忿忿靠着孙福的肩头,走了回去。



    那张婆正防事体不成,要讨这五两头,见他不提起也不再上前去兜搭,由他自去了。



    却说孙寅这些朋友,听见说他亲事不成,白白割去了那个指头,没有一个不笑他。



    过了十来天,正值清明佳节。苏州风俗,到了这日,合城妇女,一家家都出来踏青。那些少年子弟,也成群结队观看。有赞这个头梳得好,有夸那个脚儿缠得小,人山人海,最是热闹。



    其时孙寅手上已经平愈,就也有那班朋友,来纠合他去游玩。先在虎丘前后走了一回,众人又相约到灵岩去。正要出这虎丘寺的山门,只见两乘轿子抬进寺来。



    众人中有个许多闻,认得那跟轿的是刘大全家家人,便笑对孙寅道:“兄要一看可人否,小弟认得那随轿的是刘大全家马忠,这两乘轿中,必有珠姐在内。”



    孙寅知道是取笑他,却因受了珠姐一场苦,也正想看看是何等样一个仙子,却这般欺负人,便同众人跟着轿子,再回寺里来,到了佛殿上。家人妇搀扶出轿,前面轿内是刘安人,后头的果是珠姐。但见生得非常妖冶,出格风流,有词为证:



    脸开满月,月还让他的白。发压浓云,云也避他些黑。不必另求秋水,何劳别访春山。只消向丽容寻觅,柳样腰儿,弓样鞋儿,袅娜得勾人魂魄。更爱小小樱桃,迥异寻常喉舌,那其间现婉莺声,自在流出。



    刘安人母女拈了香,拜了佛,即便转身上轿而去。



    孙寅的这伙朋友道:“我们如今灵岩去罢。”众人出到山门外,有一个道:“我们的孙呆,原何不见?”众人都道:“果然那里去了?”有的道:“不要他跟着刘家轿子,头里去了。”有的道:“我却未看见他前面走着。”众人道:“不是这样的,他是斯文一脉,走不快的,不知挤在后面那个地方,撇了他先走,要气恼的,大家就这里等一等好。”



    众人说说笑笑,等了好一会,却仍不见出来。众人道:“这又奇了。我们同到里面寻寻看。”当下重又入去,直寻到佛殿上。



    只见这孙寅,还呆呆的在那里立着。众人都笑道:“可人儿已去得远了,你还在这里做什么?”孙寅也不回言,只是立着。众人看他时,两只眼睛都是定的。



    大家道:“不好了,原何这般光景?”众人齐叫一声:“志唐兄!”他只喉咙头转气,模糊答应。



    众人中有老成的道:“不是这般的,我们不要灵岩去了,且送了他回去正经。”众人都应道:“所言极是。”



    当下众人扯的扯,扶的扶,拥出山门。幸喜那路不远,早已至家。抚他去床上睡了。那老成些的道:“这景象尴尬,须请个医家来,与他候一候脉看才好。”便叫孙福去后头巷内,请那挂大方脉招牌的莫先生来。



    不多时,莫医已到。众人请他看过了脉,莫医道:“六脉俱和,不像有什么病。且过了一晚,明日再看。”众人送了医生出门,叮嘱孙福,好好服侍,各自回去。



    次日天明,众人又都到来,看孙寅时,只是昏昏沉沉,也不讨茶,也不问饭。问他十句,回答一句,声音就似在水底一般。如此一连三日。



    众朋友内有道:“不要割去那指头,伤了什么注命的经络,如今却发出来。”众人听说,都笑起来。



    有那老成的道:“也有你们众人,都如今这般光景了,还要把他取笑。”老成的又对众人道:“据我看来,这病不要是出了魂。”便走到床边,高声问道:“志唐兄,你在那里?”问了五六声,却才模糊应了一句,听不清楚,但听得有一个“刘”字。



    众人道:“莫不是魂在刘家?”孙福在旁,插口道:“昨夜相公自言自语,听他不出,好像唤一声‘珠姐’,难道果然刘家去了?”众人道:“这等一定是了,你怎么不早说。”孙福道:“我道我家相公是孔子一般的人,不曾疑心到这田地。”



    众朋友内有口快的便道:“你还不晓这孔夫子,却会害相思病哩。”众人听说,又都好笑起来。



    当下众人差孙福到刘家去,嘱咐他道:“你只说家主有病,卜过卦。说该到宅上叫喜,未敢造次,特来禀求。不要说别的。”孙富应声“晓得”,自去了。一面众人在家料理,叫乘轿子把孙寅平日穿的衣服,安放在内,只等孙福回来,即便行事不题。



    原来孙寅自从那日见了珠姐,十分爱慕,见他拜完了佛,升轿而去,觉自家身子,也便随了轿子乱走,直跟到刘家门首。见珠姐下了轿,便依傍着一同入内。喜得众人不呵喝他,连珠姐也不嗔怪,他便肆行无忌。到了晚上,就和珠姐同宿,心中十分快活。思量要回家一转再去,却没寻处路,不知这都是魂做的事。



    那珠姐当日回家,夜来睡去,见个书生和他缠。欲待推拒,却觉手脚都提不起来。只是任其所为。梦中问道:“你是何人?”书生道:“我叫孙志唐。”珠姐醒后,只道是偶然春梦,谁知竟夜夜这般,好生狐疑,又不好对人说。



    那日正和母亲闲坐,只见员外走进来道:“好笑一桩奇事。前日张婆说的孙志唐秀才,他从未和我来往,如今患病在家,遣人来说,起卦出来,要到我家叫魂,却是那里说起。”



    安人道:“你可许他么?”员外道:“初时不许,后因求不过,也就应承了。你道好笑不好笑。”珠姐在旁听了,心中骇异。



    看看天晚,孙家用个女人,同一个道姑,捧了孙寅的衣服,来刘家叫魂。珠姐指点他,连自己房中也都走过。方才令回。这晚珠姐睡去,便不见了那书生,心中暗暗称奇。



    过了两日,张婆拿一串粗圆洁白的珠子,到刘家来卖。却值员外、安人,同到人家赴会亲酒,止留珠姐在家,珠姐对张婆道:“好笑前日那孙秀才,生起病来,没来由竟来我家叫魂。妈妈和他近邻,可知他近日何如?”张婆道:“小姐不说,老身也正要告诉。说他自从踏青,见了小姐,这魂就随了小姐来,直到那日招魂回去,方才醒省。醒后小姐房中一应什物器皿,说来和老身在小姐房中见的,一些不错。小姐道是奇不奇。”



    珠姐听了,不觉两颊堆红,心中想道:难得此人这般有情,只可惜我爹娘嫌他贫穷,不肯成就这段姻缘。



    当下又把些闲话讲讲,与他买了几颗顶粗的珠子,打发张婆自去不题。



    却说孙寅自从招魂之后,其病霍然。但从此想起了刘小姐的美貌,越发思念不已。日日进城打听刘小姐几时再出游,思量再见一面。看看由春入夏,并不见他再出来,心中纳闷,不觉奄奄憔瘦,茶饭不思,又害起病来。这病比前番的病不同。前番不过昏昏沉沉,不省人事,睡在床上,不见他落了半点儿肉。这番却弄得面黄肌瘦,病得一个人小了半个,从朝至暮,自夜达旦,也不曾合了一合眼。只是在床上翻来覆去,唉声叹气。心中想道:前日我这魂儿,紧傍着刘家珠姐,和他同眠同食;缘何今番我的魂,却不灵了,倒不如前番,他们不与我招回也罢了。那孙寅日夜是这般胡思乱想,看看病势一日沉重一日了。



    孙福见主人这般光景,道:“相公,可要去请医生来看,吃帖药么?”孙寅叹口气道:“我这病,不是吃药吃得好的,你也不要去请什么医生。我死后,你可把我这些书籍,告卖与钱琢成相公,随那书价银子,把我殡殓。你在我手内吃那穷的苦,也够了,我死后,你寻个好头脑自去,不必在我灵前送茶送饭,我死了总是吃不下的。”



    孙福见主人这般说,不觉哀哀的哭起来,道:“相公莫说这话,难道相公这样个人,就是这般歇了,且请宽心,能得沉沉的睡一觉,自然病势就见轻了。”住表主仆二人说这苦话。



    却说孙寅家里旧时养个鹦哥,孙寅天天清早起来,教它些唐诗。那鹦哥性灵,一教就会,是孙寅平日最爱的。其时孙寅自己病了,孙福也一日到夜,只在主人床前伺候,那有工夫去看管它,不想竟把来饿死了。那日偶然走到笼边看见,叫声“阿呀!”



    孙寅在房内听见,问道:“你为什么?”孙福见是主人所爱,欲待不令他晓得,却因孙寅在那厢问,瞒不过了,只得回说是:“这鹦哥不知为甚死了。”



    孙寅又叹口气道:“我豢养了它多年,想是它不忍见我的死,因此先我而去。孙福你可拿它来我看。”孙福提那死鹦哥到床前,孙寅对它叹了一口气,心中却又想着:我若做了这鹦哥,此刻倒可飞到刘家去见那人了。



    心里这般想,不觉那魂儿早附在鹦哥身上,竟翩翩的飞将起来,心中大喜。飞出庭心,一径向城中而去。看看来到刘家,望珠姐卧室前,慢慢的歇下去。



    珠姐正在房中刺绣,见飞下这鹦哥来,心中欢喜,寻了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