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天部十一

    卷十一 ◎天部十一 (第3/3页)

累时不得。仙公曰:"雨可得耳。"即书符著社庙中,日午大雨尺余水。



    《长沙耆旧传》曰:祝良为洛阳令。时亢旱,天子祈雨不得。良暴身阶庭,告诫引罪,紫云沓起,甘雨乃降。



    《佛图澄传》曰:石虎时,自正月至六月不雨,澄诣滏口祠,稽首暴露,即有二白龙降祠下,於是雨遍数千里。



    干宝《搜神记》曰:汤既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汤乃以身祷於桑林,剪其发,自以为牺牲,祈福於上帝。於是大雨总至,洽于四海。



    又曰:湘东新年县有一龙穴,穴中有黑土。岁旱,人则共壅水於此穴,穴淹则立大雨。



    《宋永初山川记》曰:鄱阳长寿山,山形似马,白云出於鞍中,不崇朝而雨。



    盛弘之《荆州记》曰:佷山县有一山独立峻绝,西北有石穴,北行百步许,二大石其间相去一丈许,俗名其一为阳石,一为阴石。水旱为灾,鞭阳石则雨,鞭阴石则晴。



    又曰:湘东有雨母山,山有祠坛,每祈祷无不降泽,以是名之。



    又曰:耒阳县有雨濑,此县时旱,百姓共壅塞之,则甘雨普降。若一乡独壅,雨亦偏应,随方所祈,信若符刻。



    顾微《广州记》曰:郁林郡山东南有一池,池边有一石牛,人祭祀之,若旱,百姓杀牛祈雨,以牛血和泥,泥石牛背,祀毕则天雨大注。



    《抱朴子》曰:使者甘宗所奏西域事云:方士能神祝者临泉禹步吹气,龙即浮出,长数十丈;更吹,龙辄缩至长数寸,乃掇取著壶中,壶中或有四五龙,以少水养之。闻有旱处,便赍龙往卖,一龙直数十斤金。发壶出一龙,著潭中,复禹步吹之,长数十丈,须臾而云雨四集。



    又曰:历阳有彭祖仙室,请雨必得。



    《晏子春秋》曰:齐景公时,旱欲祠灵山。晏子曰:"山以石为身,草木为发,天苟不雨,发焦身热,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祠河伯可乎?"曰:"河伯以水为国,鱼鳖为民,久旱,国将亡,民将灭,独不欲雨乎?君避殿暴露,其索雨乎?"公出野暴露,天果大雨。



    《淮南子》曰:土龙致雨。许慎注曰:"汤遭旱,作土龙以象云从龙也。"



    又曰:董仲舒请雨,秋用桐木鱼。



    《山海经》曰:东荒北隅有山名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今之土龙本此也。)



    《遁甲开山图》曰:绛北有阳石山,有神龙池。黄帝时遣云阳先生养於此,帝王历代养龙之处,国有水旱不时,即祀池请雨。



    《尔雅》孙炎注曰:摄木生江上,有奇枝高三四丈,生毛,一名枫子,天旱以泥涂之即雨。



    傅咸《自叙》曰:太始九年,自春不雨,涉夏节,圣皇劳虑,分使祈祷。余以太子洗马兼司徒莅事,三朝,雨大降,退作《喜雨赋》。



    ○霁



    《说文》曰:霁,雨止也;霋,雨齐也。霩,雨止云罢貌。



    《魏略·五行志》曰:延康元年,大霖雨五十余日,魏有天下乃霁,将受魏祚之应也。



    《晋中兴征祥记》曰:咸和四年,阴霖五十余日,苏峻灭,乃霁。



    《长沙耆旧传》曰:文度,字仲儒,为郡功曹吏。时霖雨,废人业,太守忧悒,召度补户曹。度奉教斋戒,在社三日,夜梦白头翁谓曰:"尔来何迟!"翌旦,度具白所梦於太守,曰:"昔禹梦青绣文衣男子,称苍水使者,禹知水脉当若椽。此梦将其比也。"明日果大霁。



    《扶南日南传》曰:金陈国入四月便雨,六月乃止,少有晴日。六月不雨常晴。岁岁如此。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