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时序部十

    卷二十五 ◎时序部十 (第3/3页)

《五经要义》曰:磬,立秋之乐也。



    《白虎通》曰:磬者,夷则之气,象万物之成。



    《月令占候图》曰:立秋坤卦用事,其神摄提,二宫荆州分也。晡时申,西南凉风至,黄云如群羊,宜粟谷。若晴朗,风云不至,万物不成。望西南坤上有黄云气,是正气,立秋应节,万物皆荣,豆谷熟。赤气出其右,万物半死,豆谷半收,地动,人民不安。坤气衰,万物不成,地频动,牛马多病,应在十二月。坤气见于江湖,江湖水必竭。(乍存乍亡。)坤气退则地裂,泉涌。申时西南有赤黄气,或白润厚白泽者,粟大熟。



    又曰:立秋日午时,竖八尺竿,影得四尺五寸二分半,五谷熟。立秋后四十五日内,土气在坤,不得修造动土及远行,出军事凶。



    《汉书》曰:孙宝为京兆尹,请侯文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邮,且曰:"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讵有其人乎?"文曰:"无其人,不敢受职。"宝曰:"谁也?"文曰:"霸陵杜稚季。"宝问其次,文曰:"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后汉书》曰:申屠建等与御史大夫隗嚣合,欲以立秋日貙膢时,共劫更始。(《前汉书》音义曰:貙兽以其立秋日祭兽,王者亦此日出猎,用祭宗庙。冀州北八月朝作饮食为膢。其俗谓曰膢猎。社伏犭区音丑于反,膢音娄。)



    《续汉书》曰: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絁皂领缘中衣,迎气于西郊。



    又曰:立秋之日,西郊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其仪乘舆御戎骆,白马朱鬛,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谒者令一人获,驰驷送陵庙,还宫,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曰貙刘,如淳曰:膢,《汉仪注》立秋貙膢。许慎曰:俗以二月祭饮食,冀州北部或以八月作饮食为膢也。



    《祠令》曰:立秋祀白帝于西郊,帝少昊配,蓐收从祠。



    又曰:立秋后辰祀灵星于国城东南。



    《登真隐诀》曰:立秋之日,日中五岳诸真人诸黄老君,于黄房灵庭山,会仙官于日中,定天下神图灵药。



    《符瑞图》曰:立秋,西方阊阖风至。(一名飂风。)



    《白虎通》曰:凉风立秋至,王者报地德,礼西郊。



    《周书时训》曰: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凉风不至,国无严政;白露不降,民多咳病;寒蝉不鸣,人臣力争。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鸿雁不来,远人背叛;玄鸟不归,室家离散;群鸟不羞,臣下骄慢。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附户,又五日水始涸。雷不收声,诸侯淫汰;蛰虫不附,民靡有赖;水不始涸,介虫为害。



    《五行休王论》曰:立秋坤王,兑相,乾胎,坎没,艮死,震困,巽废,离休。



    陆机《要览》曰:列子御风,常以立春归乎八荒,立秋游乎风穴。是风至,草木皆生,去则摇落,谓之离合风。



    ○秋分



    《说文》曰: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



    《易说》曰:秋分阊阖风至,雷始收声,鸷鸟击,玄鸟归。



    又曰:兑,西方也,主秋分。



    《孝经说》曰:斗指酉为秋分。



    又曰:秋分日在内衡。



    《文子》曰: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故积阴不生,积阳不化。阴阳交接,乃能成和。(此天地之气和平,故万物得生成故也。)



    京房《易候》曰:虹八月出西方,粟贵。



    又:京房《易占》曰:秋分而人君释钟鼓之悬。



    孔安国《尚书注》曰:虚玄武之中星,皆以秋分日见,以正三秋。



    《天文录》曰:仲秋秋分暮,出角、亢、氐、房,东四舍为汉中。



    《周书时训》曰:秋分八月中,雷乃收声;不收声,即人民不安。(又云诸侯骄逸,放荡于上。)蛰虫坯户;不坯户,即边方不宁。(又云人靡有赖。)水始涸;水不涸,即人多痼疾。



    《历日疏》曰:秋分,八月之中气也。秋分之时,日出于卯,入于酉,分天之中,阴阳气等,昼五十刻,夜五十刻,一昼一夜,二气中分,故谓之秋分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