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

    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 (第3/3页)

洛山



    《舆地志》曰:虔州上洛山,多木客,乃鬼类也。形似人,语亦如人,遥见分明,近则藏隐,能斫杉枋,聚于高峻之上,与人交市,以木易人刀斧。交关者前置物枋下,却走避之,木客寻来取物,下枋与人,随物多少,甚信直而不欺。有死者亦哭泣殡葬,尝有山行人遇其葬,日出酒食以设人。山中有石墨可书。



    空山



    《南康图经》曰:空山,晋咸康五年,太守庾恪於西山麓中建立神庙,历代祈雨,最有灵应。



    按《郡国志》云:空山在郡南,山多林木果实食物,一郡皆资此山,虽名空山,其出物百倍於他山。



    金鸡山



    《南康记》曰:金鸡山,临贡水,石色如霞,其傍有穴广四尺,一石正当穴口如弹丸,尝有金鸡出入此穴。晋义熙中,再三出见,有人挟弹放丸於穴口,化为石,其鸡至今不见,因号曰金鸡穴。宋永初中,又见栖翔於此。



    峡山



    《南康记》曰:峡山,上时有夜光飞焰,遥见若火照燎于原,从峡溯流数十里,有石临水,名曰蛟窟。天宝六载,敕改名夜光山。



    梓潭山



    《南康记》曰:梓潭山,有大梓树,吴王令都尉肃武伐为龙舟,槽斫成而牵引不动,占云,须童男女数十人为歌乐,乃当得。遂依其言,以童男女牵拽,槽没於潭中,男女皆溺。其后天晴朗净,仿佛若见人船焉,夜宿潭边,或闻歌唱之声,因号梓潭焉。



    柴侯峡山



    《南康记》曰:柴侯峡山,汉灵帝时,有刘叔乔避地於兹,死葬村侧,自云柴侯墓。晋末丧乱,有发其冢者,忽有大风雨,棺及松柏悉飞渡水,移上此峰,其棺乃化为石,因是而名之。



    官山



    《南康记》曰:官山者,天宝六年改名珠玉山。其山高峻,有善鸟香草,尝有人於此山见大珠玉,相传谓之官山。



    君山



    《南康记》曰:君山,翠丽鲜明,遥望若台榭,名曰娲宫,亦曰女姥石山。山去盘固山五十里,上有玉台,方广数十丈,上有自然石室形。风雨之后,景气明静,颇闻山有鼓吹之声。



    盘固山



    《南康记》曰:盘固山有石井,井侧有大铜人常守之。按此石井五百年,水一涌起高数丈,铜人以手掩之,其水即止。其山盘纡峻嶒,因号为盘固山焉。



    归美山



    《南康记》曰:归美山,高数百丈,远望嵯峨,灵阙腾空,故老谓之神阙。其山有水出焉。四面险峻,自然有石城,高数十丈,周回三百步。又有石峡,左右高五六十丈,势若双阙,其状入云。复有古石室,色如黄金,号为金室。有鸀鸟形色鲜洁,自爱毛羽,其只者或鉴水,向影悲鸣自绝,方知孤鸾对镜为不虚矣。山顶有杉枋数百片,高危悬绝,非人力所及焉。



    莫巨山



    荀伯子《临川记》曰:岩内有石人,坐盘石上,体有尘秽,则兴风雨,洗讫晴日,遍体洁朗如玉莹净,民以为准焉。



    五章山



    荀伯子《临川记》曰:五章山,绝岩险峭,有蜜蜂依之为房,其形如笠,采者皆悬磴数十丈,然后获之。



    麻山



    荀伯子《临川记》曰:麻山,或有登之者,望庐岳、彭蠡皆在其下,有黄连、厚朴恒生焉。又有枫树及数千年者,如人形,眼鼻口全而无臂脚,入山往往见之,或斫之者,皆出血,人以篮冠其头,明日看,辄失篮。俗名枫子鬼。其山竹木稠密如麻,因名麻山。天宝六年,职方奏改名丰材山焉。



    邓公山



    《信州图经》曰:邓公山,在县北,本名银山,因邓公远为邓公场,仪凤二年祭山,山颓陷焉。按《开山记》云:总章二年,邑人邓远经刺史豆卢公,陈开山之便,寻为山陷,后人立邓公庙焉。



    明府山



    《信州图经》曰:明府山,在县东。其山久晴不雨,山或自鸣,必有大雨;久雨不晴,欲晴自有烟雾盖其头。故老相传,祈请有验。



    鹤岭山



    《信州图经》曰:鹤岭山,自贵溪县界,岗阜鳞次,北入县境,岭上多松树,有鹤窠,因得名为鹤岭山。



    石虹山



    《鄱阳记》曰:石虹山,有石室,中有石砥,平如床,可容置数百人。傍列石鄣如屏风,篆书为八十三字。有横石跨水而渡,文彩青赤若虹霓,因名为石虹山。



    洪崖山



    《豫章记》曰:按旧经云,古老相传,昔有洪崖先生居此山上,故以为名。



    又《列仙传》云:洪崖山者,山之阳有洪唐寺,山中有洪崖坛,每亢旱祷此。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