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

    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 (第2/3页)

二郡界。绝壑之半,有一白雉,远望首尾可二丈,申足翔翼若虚中翻飞,即上视之,乃有一石雉舒翅缀着石上。山下有石室数亩,望室里虽暗,犹见铜钟高丈余,数十枚,其色甚光明。



    武陵山



    《武源记》曰: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寻水号曰桃花源,故陶潜有《桃花源记》。



    又云:山上有神母祠。



    平都山



    《神仙传》云:后汉延光元年,阴长生於马明生连求仙法,乃将长生入青天山中,煮黄土为金以示之,立坛唼血,取太清神丹经授之,乃别去。长生后於平都山白日昇天,即此山是也。(山在南宾县北二里。)



    阳歧山



    《荆南记》曰:石首县阳歧山,山无所出,不足可书,本属南平界。



    范玄平记云:故老相承云,胡伯始以本县境无山,于此山上计偕簿。



    高都山



    《江源记》云:《楚辞》所谓"巫山之阳,高丘之阻",高丘,盖高都山也。



    君山



    《博物志》曰:君山,洞庭之山是也。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帝女遣精卫至王母,取西山之玉印,印东海北山。



    庾穆之《湘州记》云:昔秦皇欲入湘观衡山而遇风浪,溺败至此山而免,因号为君山。又《荆州图副》云:"湘君所游,故曰君山。有神,祈之则利涉。山下有道,与吴包山潜通。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



    《汉武帝故事》云:帝斋七日,遣栾宾将男女数十人至君山,得酒欲饮之,东方朔曰:"臣识此酒,请视之。"因即便饮,帝欲杀之。朔曰:"杀朔若死,此为不验,若其有验,杀亦不死。"帝赦之。



    小庐山



    《衡山图经》曰:小庐山,一名浮丘山,在县西一百八里,高六里三十步,东西二十里,南北四十里。言其山似九江庐山,故曰小庐山。



    又古老相传,谓浮丘公上昇之所,兼有道观存焉。



    静福山



    《衡山图经》曰:静福山,在县北五十里,有梁廖冲者守清虚,为本郡主簿西曹祭酒。湘东王国常侍,大同三年家於此山,先天二年飞昇於此山。后刺史蒋防敬慕高风,刻石为碑。



    方台山



    萧诚《荆南志》曰:华容方台山,山出云母,土人采之,先候云所出之处,於下掘取,无不大获。往往有长五尺者,可以为屏风。当掘之时,忌有声响,则所得粗恶。



    攸县云阳山



    《遁甲经》曰:沙土之地,云阳之墟,可以避时,可以隐居。云阳氏,古之仙人姓氏,因号云阳山。在攸县。



    《仙方记》云:南岳山有福地,有松膏实甘鲜可饵。相传云,服食练行之人,多来采此松膏而服之,不苦涩,与余处松有别。



    乌龙白骑山



    《湘川记》云:汝城县东有乌龙白骑山,远望似城,有黑石如龙,白石如马罗列,号曰乌龙白骑山。



    文斤山



    《湘川记》云:耒阳文斤山,上有石床方高一丈,四面绿竹扶疏,常随风委拂此床。大旱则祷雨时应。



    石燕山



    甄烈《湘州记》云:石形似燕,大小如一,山明云净,即翩翩飞翔。



    罗含《湘中记》云:石燕在零陵县,雷风则群飞翩翩然,其土人未有见者,今合药或用。



    万岁山



    盛弘之《荆州记》曰:桂阳万岁山,出灵寿草仙方,服之不死。又有话石山,石有声,如人共话。



    黄箱山



    盛弘之《荆州记》曰:黄箱山,一名黄岑山,在东南三十里。其山郴水所出,即是五岭之一,从东第二骑田岭是也。又有浪井,井三日一涌。



    麓山



    盛弘之《荆州记》曰:长沙西岸有麓山,其下有精舍,左右林岭环回泉涧,精舍傍有礜石,每至严冬,其上不停霜雪。



    宋渊《麓山记》曰:山足曰麓,盖衡山之足也。



    昭山



    《宋永初山川记》曰:昭山下有旋潭,深无底,是湘水最深之处。昔有舟人覆於此潭,其槽并甑有名题号,后於洞庭寻得,即知暗通也。



    五溪山



    《长沙图经》曰:五溪山,在县西北五十八里,高二里,北入朗州界。昔吴黄龙三年,潘濬将兵五万讨武陵五溪蛮,在此山下立营,截住徒党,因以为名。按溪水自郡州武刚县东北流,至岳州沅江县合益水。《益阳城记》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