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

    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 (第3/3页)

海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



    又曰:知其辱,为天下谷。



    《桓子》曰:昔齐桓公入谷,问父老曰:"此何谷?"答曰:"谓臣愚,名为愚公谷。"



    《风俗通》曰:南阳郦县有甘泉谷,水甘美,云其山上有菊花,水从山中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者一百二十,中者百余岁。



    《汉武故事》曰:上微行,至于柏谷,宿於逆旅。



    刘向《别录》曰:方士传言,邹衍在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生黍穀。今名黍谷。



    《博物志》曰:夏桀之时,为长宫於深谷之中,三旬不出,大风扬沙,一夕填此宫谷也。



    虞喜《安天论》曰:日月行於飞谷,谓地中也,不闻列星复流於地;且谷有水,体日为火精,水火不共器,得无伤日之明乎?



    《水经注》曰:令居庸县西北,塞外瓦街谷,水文成龙,试扰破之,随手成龙,畜将饮,皆畏而走。



    又曰:敦煌西有马蹄谷,汉武帝闻大宛有天马,遣李广利伐而得之,甚以为奇,故赋《天马之歌》。



    《秦州记》曰:古有神妇,负土欲塞谷,绳绝坠负押木,因成二树,其大数围。



    《寻阳记》曰:庐山西南有康王谷,又北岭有刘成谷,天欲雨,辄闻鼓角箫笳之声。



    戴延之《西京记》曰:梓泽去洛城六十里,泽在金谷之中,朝贤所集赋诗,是石崇所居。



    《郡国志》曰:武都沮水之西有角弩谷,即蜀将姜维剿五部溪羌之所。



    又曰:王乔谷,俗谓太公谷,即王乔所隐处,谷有乔堂,岁常祀之。



    《云阳记》曰:龙谷水出云阳宫东南。



    又有郑泉,云汉时郑朴,字子真,隐於谷中,不屈其志,耕於岩石之下,名震京师,时人亦因子真所居以为名也。又有冶谷,《封禅书》所谓谷口是也。去云阳宫八十里,出铁,冶铸之所,因以为名。入谷便流潦沸腾,飞泉激两岸,峭壁孤竖,盘横枕谷口,凛然凝沍,常如八九月中,朱明盛暑,当昼暂暄,凉秋晓候,缊袍不暖,所谓寒门也。



    又曰:入冶谷二十里,有百里槐树,树北有泉,名曰金泉。按此树犹存金泉西南百步谷中,今有毛原监也。



    《十道志》曰:大谷在巩县东五里。



    张衡《东京赋》曰:孟津达其后,大谷通其前。陈思王《洛神赋》曰:经过大谷。潘岳《闲居赋》曰:张公大谷之梨。皆谓此也。



    岭



    《广州记》曰:有五岭,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是也。



    《南康记》曰:秦始皇略定扬越,谪戍五方,南守五岭:第一塞上岭,即南康大庾岭是;第二骑田岭,今桂阳郡腊岭是;第三都庞岭,今江华郡永明岭是;第四甿渚岭,亦江华郡白芒岭是;第五越城岭,即零陵郡南临源岭是也。



    《谈薮》曰:光州西北有一岭高峻,北临沧江,齐尚书郎崔挺迁光州,於岭上欲立观宇,故老云,北岭秋夏之际常有暴风迅雨,岩石尽落,相传云是龙道,不可久立。挺曰:"人神相去何远之有,虬龙恍忽,岂惟一路乎?"遂营之。数年果无风雨之患。挺还归,寻为雷风所毁,后不能立。



    《吴地志》云:南野县有大庾岭,通广州。



    《晋太康地志》曰:岭峻阻,螺转上,逾九磴,二里至顶,下七里,平行十里至亭,一名横亭,一名塞上岭。



    《建安记》曰:建安县有祷岭,与泉州分界,言岭高,祷而方过。又有飞猿岭,乔木造天,猿猱之所飞走,故曰飞猿岭。



    《歙州图经》曰:海宁有容岭,有木石糖,出空树石罅中,百姓每采之。



    又曰:黝县有墨岭,上有石如墨色软腻,士人取以为墨。



    又曰:婺源有甘子岭,此地本无甘树,惟此忽有一株,因以为名。



    《舆地志》曰:东阳毕岭之下有钱岭,往往人於此岭下获大钱,俗谓之钱岭。



    又曰:赞皇县有孔子岭,上有石堂宽博,其石相拒若楹柱,有一石人,象执卷之状。



    雷次宗《豫章记》曰:西山中峰最高顶名鹤岭,即子乔控鹤经过之所,坛在鹤岭之侧。云景鲜美,草木秀润,异於它山。山侧有土,名控鹤乡。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