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

    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 (第2/3页)

预其流者,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干宝《晋纪》曰:初,管辂过母丘氏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林木虽茂,无形可交,碑诔虽美,无后可守。



    《后魏书》曰:魏之先,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於乌洛侯国西北,自后南迁,其地隔远,遣中书侍郎李敞诣石室,告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敞等既祭,斩桦木立之,以置牲体而还。后所立桦木生殖成林,其民益神之,咸谓魏国感灵祗之应也。



    又曰:太祖道武帝,以建国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於参合坡北,明年有榆生于倾胞之坎,后遂成林。



    又曰:葬昭成皇帝於金陵,营梓宫,木梯尽生成林。



    顾恺之《启蒙记》曰:泛林鼓于浪巅。注:西北海有泛林,或方三百里,或方百里,皆生海中浮土上,树根随浪鼓动。



    《山海经》曰:桃林方三百里,在昆仑南夸父山北。



    又曰:夸父逐日走,渴,饮河不足,道渴死,其杖化为邓林。



    山谦之《吴兴记》曰:於潜县北有天目山,山上众木甚美非常,因名翔凤林。



    盛弘之《荆州记》曰:宅上山顶有玉女冢,莹坟整固,上有乔木丛生,名为女贞林,常有白猿栖游,哀鸣清绝。



    又曰:江陵县东一百里有绿林山,茂林蓊郁,襄阳大路经由其西,所谓当阳之绿林也。



    伍瑞休《江陵记》曰:城西北六十里有大林。《春秋》鲁文公六年楚饥,戎侵其西,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即此城也。



    又曰:州城东北十二里有曹公林,相传云,建安十三年,曹操蹑刘备于当阳长坂,回师顿此林,因谓之曹公林。



    任豫《益州记》曰:广平有石纽林,禹生处也,地方百许里,今人犹不敢居止。



    《外国图》曰:桂林地多林木,无平土,众猴居之,无人民,去九疑四万里,龟林地险,无平土,众龟居之。



    应邵《风俗通》曰:配林在太山西南五六里,今树木盖不足言。



    刘义庆《世说》曰: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庄子》曰: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杏坛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曲未半,渔父下船来。



    《国语》曰: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



    《越绝书》曰:麻林者,越王种麻于此,以为弩弦,故名麻林。



    ○麓



    《说文》曰:林属於山曰麓。一曰麓者,守山林吏也。



    《左传》:僖公十四年,沙麓崩。



    《书·鸿范五行传》曰:沙麓者,山名也。



    《诗·文王篇旱麓章》曰:瞻彼旱麓。(山足曰麓。)



    《礼记》曰: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



    《汉书》曰:王翁孺徙魏郡元城,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时沙麓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雌,阳为雄,土火相乘,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今王翁孺徙其地,日月当之。"翁孺生禁,禁生元后。



    《汉书》应劭注曰:麓,林之大者。



    《风俗通》曰:《尚书》云:"尧禅舜,纳于大麓。"麓,林属于山者也。



    ○原



    《释名》曰:原,元也,如元气广大也。



    《书》曰: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孔安国曰:高平曰原。太原今以为郡。)



    又曰: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孔安国曰:东原致功而平,言可耕也。)



    又曰:若火之燎于原,弗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诗》曰: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郑玄曰:文王自知德威谋居善,言岐之南渭水侧,为万国所向,作民之君。)



    又曰: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郑玄曰:公刘之相此原以居民,而无长叹者也。)



    又曰:鹡鸰在原,兄弟急难。



    又曰:原隰膴膴,堇荼如饴。



    又曰: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又曰: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又曰: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又曰:原隰既平,泉流既清。



    《周礼》曰:原师,辩原隰之名。



    又曰:大司徒之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