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

    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 (第3/3页)

永逸,圣王所许,愿陛下特出臣表,敕大司农府给人工,勿使稽延。"诏书听许。於是夹岸累石,结以为门,用代木门矣。



    鸯浆水



    《山海经》曰:解县南有坛道山,山下有水潜出,停而不流,俗为鸯浆水。水发于上而潜于下,厥顶方平,有良药。



    石臼河



    《水经注》曰:汉永平中,治呼沱、石臼河。案司马彪《后汉郡国志》,常山南行唐县有石臼谷,盖资承呼沱之水,转山东之费,自都卢至羊肠仓,将凭汾水以漕太原用实。秦晋苦役连年,转运所经,凡三百八十九隘,死者无算。拜邓训为谒者,监护水功,训隐括知其难,言于肃宗,从之,全活数千人。和熹邓后之立也,后叔父以为训积善所致也。



    滹沱



    《礼》曰: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滹沱。



    《隋图经》曰:滹沱在深泽县界。光武为赤眉所追,至滹沱河欲渡,导吏还,乃言水深无船,左右惧。上使王霸陷,霸恐惊众,乃言冰坚可渡。比至,冰合,囊沙布冰上乃渡,未毕数车,冰陷。今名其处为危渡口是也。魏改曰清宁河。此水常有蛟,入五月恒暴变为人,於岸上与人并行,至悬岸处推之与人俱下。



    衡水



    《信都记》曰:衡水,亦曰长芦水,即浊漳之下流也。水有袁潭渡,历下博城北而逶迤东北注,谓之九争曲水,味咸苦,俗称苦河,亦谓之黄漳河是也。



    白沟水



    《信都记》曰:白沟水,地接馆陶界,隋炀帝导为永济渠,亦名御河。南自相州洹水县界流入,又北难河出焉。盖魏时河难所以导,以利行故渎,故此渎有难之称矣。



    屯氏河



    注《水经》曰:大河故渎北为屯氏河。



    《汉书沟洫志》曰:自塞宣防,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广深与大河等。



    鸣犊河



    《汉书地理志》曰:河水自灵县别出为鸣犊河。



    《沟洫志》曰: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鸣犊口,而屯氏河绝灭。



    滭发水



    《隋图经》曰:滭发水,今俗亦名妒女泉,大如车轮,水色青碧,百姓祀之,妇人不得艳妆衣新彩临之,必兴雨雹,故云妒女,介子推妹也。



    穷鱼水



    《竹书记年》曰:晋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



    《水经》云:水出鱼山,山石若巨鱼,水发其下。



    漏水



    《水经》曰:漏水,一名澧水,一名鸳鸯水,俗谓之百泉,源出龙冈县东南平地,以道其源,纳总众泉合成一川故也。亦谓之鸳鸯水,《魏都赋》所云鸳鸯交谷是也。



    桑乾河



    《水经》曰:桑乾河水潜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天池也,天池一名大池,俗谓之衣连汭,在静乐县北百四十里。注《水经》云:桑乾河水潜承燕京之池,池在山东之上,周回里馀,其水澄停镜净,潭而不流,若安定朝那之湫池也,池内曾无片草,及其风箨有沦,辄有小鸟翠色,投池衔水出,若会稽之耘鸟矣。



    巨马河



    注《水经》曰:拒马河即涞水也,东北经郎山,西望众崖竞举若鸟翼,立石巉岩似剑戟之状。又南流经刀山,层岩直上于霄,望崖侧若积刀环。



    五渠水



    邢子励记曰:后魏延兴初,文安县人孙愿捕鱼于五渠水中,有群鱼从西来,共以柴塞之。忽有人谓愿曰,须臾当大得鱼,若愿多求,宜勿杀也。后愿下网,果得大鱼,其状如鲤而大,愿以为异物,遂杀食之,俄然风雨昼昏,惟闻鸟飞声。比风息雨霁,有人乘船至者,云前见群鱼无数飞入于海,愿遂不复渔矣。因呼入海之处为飞鱼口也。



    金河



    《郡国志》曰:云中郡有紫河镇,界内有金河水,其泥色紫,故曰金河。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