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 (第3/3页)

小斩,有大灰、小灰、义鲁、练秋、大白杨、小白杨、散吓、禺中、羊圈、大鹄、小鹄、龙泽、蜜罗、大哀、小哀、大长、小长、大缩、小缩、伯丘、大盖、牛眼等浦,水盛则北注,渠溢则南播。故《竹书纪年》云:梁惠成王十五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者也。



    《图经》曰:晋有大陆,《吕氏春秋》云:晋之大陆,犹赵之钜鹿也。按《隋图经》云:大陆、大鹿、大河,即一泽而异名也。《汉书》云:路温舒取蒲于此也。泽亦《尚书》云:"纳於大麓",是此也。



    《河南图经》曰:广成泽,在梁县西四十里。



    《后汉书》云:安帝永初元年,以广成游猎地假与贫人,于时马融作《广成颂》云:"大汉之初基也,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右曫三途,左枕嵩岳,面据衡阴,箕背王屋,浸以波溠,演以荣洛,金山石林,殷起乎中,神泉侧出,丹水湟池,怪石浮磬,焜乎其陂。"是此泽也。隋大业中,置马牧焉。亦名广陂,其灌溉之利,至今百姓赖之。



    《舆地志》曰:梓泽在王城西北三十里,与金谷相近。又《郡国志》云:"泽即金谷也,有金水出焉,故谓之金谷,晋石季伦别墅在焉。



    ○陂



    《说文》曰:陂,池也。



    《书》曰:九川涤源,九泽既陂。(陂,泽也。)



    《诗》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史记》曰:高祖母云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晦冥,见蛟龙於其上,巳而有娠,遂产高祖。



    又曰:宁成抵罪得脱,乃诈驰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陂田千馀顷,假贫民,役数千家焉。



    《汉书》曰: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翟方进为烝相,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之费,遂奏罢之。及翟氏败后,乡里归恶於方进,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顾野王云:王莽时尝苦旱,因追怨方进,童谣云:"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美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言者?两黄鹄。"建武中,太守邓晨使许阳典复鸿郄,以阳为都水掾。阳曰:"昔成帝梦上天,天帝怒曰:何故坏我濯龙池。"於是,乃因高下形胜,起塘四百馀里,数年乃立。



    《续汉书》曰:郭林宗交汝南黄叔度,先过袁奉高,不宿而去,信从黄宪,累日方还。泰曰:"叔度之量,汪汪若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不可量也。"



    谢承《后汉书》曰:汝南许阳,晓以术承地脉,太守邓晨署为平水掾,使治鸿郄陂,陂成,人谮阳言取钱,晨系阳於狱,户自开,械自解,晨释之出,时日暮,陂上有火光引前,清德之感也。



    《魏略》曰:明帝出次摩陂,有龙见於井中,帝出观龙,因改摩陂为龙陂。



    《异苑》曰:东乡太湖,吴庚申岁於此有一军士五百人,将破堰取鱼,先以酒肉祈神,约令水涸。夜梦人云,塘水速竭,若见巨鳞,慎勿杀也;又有铜釜,并不可发。明往决水,翕然而尽,得白鱼,形状非常,小人贪利,剖而治之,见昨所祭馀食充溢肠内。须臾复得釜,又取发,水便暴出,五百人一时没溺。惟督监得存,具说事状,于今犹名此湖为五百陂。



    《汝南先贤传》曰:郑敬去吏,隐居于蚁陂之阳,以渔钓自娱,弹琴咏诗,常方坐於陂侧,随杞柳之荫,铺茅蘼为席。



    《淮南子》曰:譬若同陂而溉田,其受水均也。



    《孙绰子》曰:海人曰,横海有鱼,一吸万顷之陂。



    《抱朴子》曰:葛仙公每酒醉,常入家门前陂水中卧,竟日乃出。



    《方舆记》曰:新蔡县葛陂,费长房化竹之所,后汉於此立葛陂县。



    《河南图经》曰:洛水,自苑内上阳宫南弥浸东注,当宇文恺版筑之时,因筑斜堤,今东北流。水衡作堰九所,形如偃月,谓之月陂。



    《寿春图经》曰:芍陂在安丰县。《淮南子》曰:"楚相作期思之陂,灌雩娄之野。"又《舆地志》、崔实《月令》云,孙叔敖作期思陂,即此是也。故汉王景为庐江太守,重修起之,境内丰给。又按芍陂上承渒水,南自霍山县北界驺虞石入,号曰濠水是。北流注陂中,凡经百里,灌四万顷。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