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三 ◎居处部一

    卷一百七十三 ◎居处部一 (第3/3页)

杂处,三旬不出听政。其后大风飘沙,一夕填此宫谷。



    《邺中记》曰:石虎在时,自襄国至邺二百里中,四十里辄立一宫,宫有一夫人,侍婢数十,黄门宿卫,石虎下辇即止。凡虎所起,内外大小殿、台、观、行、宫四十四所。



    《郡国志》曰:武帝游五柞宫,欲广,上林令谯隆谏曰:"尧、舜至治广德,不务苑囿。"帝初不悦,后拜为中郎。



    《墨子》曰:上古之人,未知为宫室,就陵而居处,下润伤民,故圣人作,为宫室。宫室之法,高足以避润湿,中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霜雪,墙高足以别男女,故以便生,不以为乐也。今之为宫室,必厚敛百姓,暴夺民财,为曲直之室,青黄刻镂之饰,故国贫而人难诉也。



    《管子》曰:黄帝有合宫以听政。



    《穆天子传》曰:天子升於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



    《越绝书》曰:美女宫,周五百九十步。土城者,勾践所习教美西西施、郑旦宫室。



    《方言》曰:吴有馆娃之宫。



    《列子》曰:周穆王时,西域国有化人来,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天。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实为清都紫微也。



    《孟子》曰:齐宣王见孟子於雪宫。



    《吕氏春秋》曰:武王胜殷,清箕子之宫也。



    《神异经》曰:东方有宫,青石为墙,高三仞,左右阙高百尺,画以五色,门有银榜,以青石碧镂,题曰天地长男之宫。西方有宫,白石为墙,五色玄黄门,有金榜而银镂,题曰天地少女之宫。中央有宫,以金为墙,阙有金榜以银镂,题曰天皇之宫。南方有宫,以赤石为墙,赤铜为门,阙有银榜,曰天地中女之宫。北方有宫,以黑石为墙,题曰天地中男之宫。东南有宫,以黄石为墙,以黄榜碧镂,题曰天地少男之宫。西南有宫,以黄铜为墙,题曰地皇之宫。



    《十洲记》曰:青丘山上有紫宫,天真仙女多游於此。



    又曰:方丈山有琉璃宫。



    《纪年》曰:穆王所居,郑宫春宫。



    《说苑》曰:楚使使聘齐。齐王享之梧宫,使者曰:"大哉梧乎!"王曰:"江海之鱼吞舟,况大国之树。"



    《三辅故事》曰:桂宫周匝十里,有光明殿、走狗台,土山复道横北庭,从宫中西上城至神明台。



    《三辅黄图》曰:有夜光宫、望远宫、昭台宫、蒲桃宫、棠梨宫、蒷阳宫、长平宫、五柞宫。



    《汉宫阙名》曰:长安有长乐宫、未央宫、长门宫、鼓篁宫、承光宫、宜春宫、池阳宫、长平宫、黄山宫、望仙宫、长杨宫、集灵宫、延寿宫、祈年宫、通天宫、馺娑宫、沛宫、林光宫、甘泉宫、龙泉宫、首山宫、交门宫、明光宫、五柞宫、万岁宫、竹宫、寿宫、建章宫、太一宫、思子宫、(见《汉书》,长乐等宫,或在京师,或在外邵,或帝王所居,或祀祠所在,或因事以置。)夜光宫、棠梨宫、扶荔宫(见《三辅莫图》)、桂宫(见《三辅故事》)、鼎湖宫、谷口宫。



    《魏略》曰:大秦国城中有五宫,相去各十里,宫室皆以水精为梱,食器亦然。



    《郡国志》曰:金河府摩磷宫北二十里有石殿一,飞桥向岸,画以古贤哲士,太常卿蒋少游制。太和五年,文明太后来幸,钓得鲤鱼一双,长三尺,以黄金锁穿鳃,放於池中。后皆长五尺,沉泛相随。正光元年五月五日,天清气爽,闻池内锵锵声,水中惊沸,须臾,雷电海冥,有气五道自池中属於天,久之乃灭,波止水定,唯见一鱼化为龙矣。



    又曰:秦川宫,昔非子到秦,於此筑宫室。



    又曰:庐山有三宫,上宫在悬崖之表,人所不及;次宫在山岩下,两边有阴阳沟,有石羊马,夹道相对;下宫在彭蠡湖际。



    《隋图经》曰:大业十六年,自江都还洛阳,敕於汾州北临汾水起汾阳宫,即管涔山汾河源所出之处。当盛暑之时,临河盥潄,即凉风凛然如八九月,其北多雨,经夏罕有晴日,一日之中,倏忽而雨,倏忽而晴,晴雨未曾经日。虽高岭千仞,岭上居人掘地深二三尺,即得清泉用之。



    《寿春图经》曰:十宫,在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疏迥跨屺,随地形置焉。并隋炀帝立也,曰归雁宫、回流宫、九里宫、松林宫、枫林宫、大雷宫、小雷宫、春草宫、九华宫、光汾宫,是曰十宫。



    《西京记》曰:通义坊,唐高祖龙潜旧宅,武德元年以为通义宫。六年,高祖临幸,大宴群臣,引见邻里父老,班赐有差。贞观元年,立为兴圣尼寺焉。



    又曰:大明宫,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京城之东北隅。初,高宗尝患风痺,以宫内湫湿,屋宇拥蔽,乃於此置宫。司农少卿梁孝仁充使制造。北据高冈,南望爽垲,视终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窥。



    《东京记》曰:上阳宫,在皇城西南东苑,前苑东垂,南临洛水,西亘谷水。上元中,韦机充使所造。列岸修廊连亘,掘地,得铜器似盆而浅,中有隐起双鲤之状,鱼间有四篆字曰:"长宜子孙"。时人以为李氏再兴之符。高宗末年,常居此宫以听政也。



    《两京记》曰:上阳宫西有西上阳宫,两宫夹谷水,虹桥架空,以通往来。



    《楚辞》曰: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