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

    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 (第3/3页)



    <离><坤> 鹰化为鸠,火地《晋卦》,奎宿九度。



    <震><坎> 乙鸟至,雷水《解卦》,奎宿八度半。



    <震><乾> 雷乃发声,雷天《大壮卦》,娄宿二度。



    <震><乾> 始电,雷天《大壮卦》。



    <震><坤> 桐始华,雷地《豫卦》,娄宿十一度。



    <乾><坎> 田鼠化为鴽,天水《讼卦》,胃宿五度。



    <艮><乾> 虹始见,山风《蛊卦》,胃宿九度半。



    <乾><离> 萍始生,泽火《革卦》,昂宿二度。



    <泽><乾> 鸣鸠拂其羽,泽天《夬卦》,昂宿九度。



    <泽><乾> 戴胜降于桑,泽天《夬卦》。



    <离><艮> 蝼蝈鸣,火山《旅卦》,毕宿十一度。



    <坤><坎> 蚯蚓出,地水《师卦》,毕宿五度。



    <坎><坤> 王瓜生,水地《比卦》,觜宿一度。



    <巽><乾> 苦莱秀,风天《小畜卦》,参宿六度。



    <乾><乾> 靡草死,《乾卦》,参宿三度。



    <乾><乾> 小暑至,《乾卦》。



    <离><乾> 螳螂生,火天《大有卦》,井宿八度。



    <巽><离> 鵙始鸣,风火《家人卦》,井宿十度。



    <坎><巽> 反舌无声,水风《井卦》井宿二度。



    <泽><艮> 鹿角解,泽山《咸卦》,井宿一十度。



    <离><巽> 蜩始鸣,火风《鼎卦》,鬼宿三度。



    <乾><巽> 半夏生,天风《姤卦》。



    <巽><巽> 温风至,《巽卦》。



    <震><离> 蟋蟀居壁,雷火《丰卦》,柳宿七度。



    <巽><坎> 鹰始挚,风水《涣卦》,柳宿七度。



    <乾><泽> 腐草化为萤,天泽《履卦》,星宿三度。



    <乾><艮> 土润溽暑,天山《遁卦》,星宿四度。



    <乾><艮> 大雨时行,天山《遁卦》。



    <震><巽> 凉风至,雷风《常卦》,张宿十度。



    <坎><泽> 白露降,水泽《节卦》,张宿九度。



    <乾><离> 寒蝉鸣,天火《同人卦》,翼宿八度。



    <艮><泽> 鹰乃祭鸟,山泽《损卦》,翼宿七度。



    <乾><坤> 天地始肃,天地《否卦》,翼宿四度。



    <巽><巽> 禾乃登,天地《否卦》。



    <巽><巽> 鸿雁来,《巽卦》,轸宿四度。



    <泽><坤> 乙鸟归,泽地《萃卦》,轸宿十度。



    <巽><乾> 群鸟养羞,风天《大畜卦》,轸宿十五度半。



    <艮><离> 雷乃收声,山火《贲卦》,角宿五度。



    <坎><坤> 蛰虫坯户,风地《观卦》,角宿八度。



    <巽><坤> 水始涸,风地《观卦》。



    <震><泽> 鸿雁来宾,雷泽《归妹卦》,亢宿九度。



    <乾><震> 雀入大水化为蛤,天雷《无妄卦》,氐宿七度。



    <坤><离> 菊有黄花,地火《明夷卦》,氐宿九度。



    <泽><坎> 豺乃祭兽,泽水《困卦》,房宿五度。



    <艮><坤> 草木黄落,山地《剥卦》,心宿五度。



    <艮><坤> 蛰虫咸俯,山地《剥卦》。



    <艮><艮> 水始冰,《艮卦》,尾宿二度。



    <坎><艮> 地始冻,水火《既济》卦,尾宿八度。



    <离><震> 野鸡入水,化为蜃,火雷《噬嗑卦》尾宿七度。



    <泽><巽> 虹藏不现,泽风《大过卦》,箕宿四度。



    <坤><坤> 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坤卦》箕宿六度。



    <坤><坤> 闭塞而成冬,《坤卦》。



    △胞胎证混元图第九



    在胎成人证



    在药成神证



    并金色



    夫包者,爻也。爻者,五阴之下一阳,潜龙建子之初卦也。谓一生二,二者,丑也;一者,子也。子至丑,丑即临卦也;至寅,三阳成胎。胎者,泰也。阴阳二气并和气,三也。故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谓子丑寅,发生之气也。故胎者,泰也,在混沌为天地间,在人为精血气,在药为水火土。鼠化牛,牛化虎,此三象者,希夷微也。三者混沌,出《太一经》云尔。



    △鸡子石英证含光图第十



    在人证精血成形 在药证铅汞成丹



    鸡者,证金也。子者,证水也。金水者,铅汞也。《阴符》中男少女之道。石者,坚汞止止,《艮卦》也。谓残金衰木,含光之喻也。英者,暑也,清净一物,含五色玄英之令象也,故引凡而喻。此英出蜀岷山及中国华山,即白石英是也。映日而光生矣。



    △瑾瑜证神宝图第十一



    瑾瑜者,五色玉,出西海密山,即生还丹之类也。以证本色之真铅矣。《山海经》云:瑾瑜之玉为良,黄帝是食是乡,乃轩辕服而仙也。又经曰:五色发作,说宝玉之符彩,《玉子灵符》曰:应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凝脂,青如秦碧,黑如点漆。说此之玉德五气,以喻还丹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象。故引为神宝之证。神宝,即铅汞也。



    △还丹五行功论图第十二



    还者,还其本质;丹者,赤色之名;五者,五星、五帝、五脏、五性、五经、五味、五金、五气、五方、五色、五岳也;五行者,亨布也;功者,通晓之用论之如后。



    西方庚辛金,色白,五音商,卦兑,神白虎,令主秋,五金主银,五味主辛。气臭腥,象伤,星太白,岳华,五脏肺口,性主义。五经《书》,始数四,成数九,此白元精,服之补肺《腑》经曰:玉堂尚书府,制炼七魄,益言气,增性义,可通外五金,邪气并害气不能伤滞,能间德伏虎。金宿不能窥,谓金精神帝灵元之益也。



    东方甲乙木,色青,五音角,卦震,神青龙,令主春,五金主铅,五味主酸,气臭膻,象生,星岁,岳泰,五脏肝、胆,性主仁,五经《诗》,始数三,成数八,青元精,服之补目及内二肝胆也。经曰:肝为清泠宫,兰台府,胆为紫微宫,无极府,滋三魂,明目,令人远视,益性仁,木气不能淘,并害气不能击隔,得伏龙,木曜无能窥,盖因木精神帝灵元之益也。



    北方壬癸水,色黑,五音羽,卦坎,神玄武,令主冬,五金主铁,五味咸,气臭腐,象闭,星辰、岳常、五脏肾,外通耳,性主智,五经《易》,始数一,成数六,黑元精,服之补耳,益智神。经曰:肾为出,故宫太和府,固添髓血,滋洞听,令人性智聪润,炼肌,毛发绿,阴邪惧,水不能漂溺,通太阴而合隐,出不游户,月辉中无影,水曜不能见,盖恃水玉铅精紫微帝君灵元之益也。



    南方丙丁火,色赤,五音徵,卦离,神硃雀,令主夏,五金主铜,五味主苦,气臭焦,象盛,星荧惑,岳衡,五脏心,通目,性主礼,经亦《礼》,始数二,成数七,赤元精,服之补心神,益阳光,补固肌骨,化阴滞。经云:心为绛宫元阳府,内滋此府,外滋目威,令人性礼,真行不践迹,轻腾陵阳,是火不能烧,是阳毒不能热,身与太阳通元而合,现化日光,类中无影,火曜不能察,盖恃炎帝灵元之益也。



    中央戊己土,色黄,五音宫,卦坤,神后土,令四季,五金主黄金,味主甘,气臭香,象含,星镇,岳嵩,五脏脾,通鼻,性主信,五经主《乐》,始数五,成数十,黄元精,服之补中,黄宫太素府,脾神益志气,滋性信,炼五形,和九气,加圣惠,伏万凶,亲五老,地岳不能埋闭,土曜不能傍窥,盖恃五星帝威,得灵元之益也。



    夫还丹者,极一、冲二、和三、誉四、旋五、通六、达七、政八、灵九、极十,具无上之真道,岂不明明可睹其义乎?凡人有才貌不可学,若遇大丹即变见如意。故经云:无可无不可,皆可矣!按《参同契太易志图》言:一象,此图舍象众美,方得通灵。又古经及《元君诀》,并草衣子,碧通子《变化图》,皆炼丹之名,或号如意珠。天帝得之为绛宫珠,天龙得之为顶上珠,铸剑则伏万邪万凶,寿杖则煞活自由。以一粒磨凡铜铁镜,能别一切精魅魍魉古藏之物,昔黄帝宝镜亦是也。元君以一粒书符作法,尸解及召集五岳灵神立至,驱策自由。



    元阳子曰:乾动而还丹成,枯树得再荣,人服而长生,云游紫府。



    又古先真曰:土石,五金,悉化成宝。枯骨再返,朽肉重苏。



    又古嵩子曰:服之者,日月长而命益延,大海竭而神转壮。



    又真,白先生曰:服之,飞腾于太清之上,逍遥于造化之中,看海水为丘陵,睹凡生如聚沫,此非天地之功,实是还丹之力。



    又葛洪曰:余学道三十余年,览诸经诀数万余卷,上古以来高真上仙,无有不以还丹金液为大要也。



    又《元君金液诀》曰:服一橡斗子,立成黄金色身。故《黄庭经》云:五行参差同根节。



    又曰:三五合气本一。《八仙歌》曰:一物含五彩,永作仙人禄。



    又《三景诀》云:至药一气不足,与瓦砾无殊。何以言之?盖人五脏元神生命扶身。若五脏皆真,则脏腑气和,身命昌炼,质存精元,气全形固,肌肤神明凝现,灵性相并,永无沉荡之昧矣。若五气不和,则胜负相刑,性超而形堕,性既归空,身即沉朽。是以强弱奔散,阙足欺伤,不交冲和,终无久视之道。且如凡人身也,一脉乖,即众脉乱而患生,况五行灵元阙一者乎?夫四黄八石五金等,非不是天地之精,盖缘五气不全,孤阴寡阳,顽滞之物,不拒五行,皆无定性,故得不可为至药也,可以理病之小药,终无长水羽化之用。若要长生,须服五色铅汞、丹砂、黄芽之药,包含五色、五味、五行者,乃是内明始无而真有也。



    盖《道经》曰: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又魏君曰:绵绵不断,谓之黄芽;变化无穷,名曰丹砂。



    又云:服之一生不死,造化汞了留根。



    又青霞子曰:汞是砂之精,牙是铅之脚,但了宗枝,用即不错。



    又古经曰:金丹留身,至道全神,万般别法,徒劳苦辛。然若不遇师传,不易措手。是故石药损命,悔奚及哉!学人君子,幸请审之!真证旨略,无缪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