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 衛 第 七

    居 衛 第 七 (第2/2页)

人也我人也。稱其言。履其行。夜思之。晝行之。滋滋焉。汲汲焉如農之赴時。商之趣利。惡有不至者乎。  子思謂孟軻曰、自大而不修。其所以大不大矣。自異而不修。其所以異不異矣。故君子高其行則人莫能階也。遠其志則人莫能及也。禮接於人人不敢慢。辭交於人人不敢侮。其唯高遠乎。



    申祥問曰子張之子殷人自契至湯而王、周人自棄至武王而王、同嚳之後也、周人追王大王王季文王、而殷人獨否、何也、子思曰文質之異也。周人之所追大王。王跡起焉。又曰文王受命、斷虞芮之訟、伐崇邦、退犬戎、追王大王王季、何也、子思曰狄人攻大王。大王召耆老而問焉。曰狄人何來。耆老曰欲得菽粟財貨。大王曰與之。與之至無而狄人不止。大王又問耆老曰狄人何欲。耆老曰欲土地。大王曰與之。耆老曰君不為社稷乎。大王曰社稷所以為民也。不可以所為民者亡民也。耆老曰君縱不為社稷不為宗廟乎。大王曰宗廟者私也。不可以吾私害民。遂杖策而去。過梁山。止乎岐下。豳民之束修奔而從之者三千乘。一止而成三千乘之邑。此王道之端也。成王於是追而王之。王季其子也。承其業。廣其基焉。雖同追王。不亦可乎。



    羊客問子思曰、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謂之二伯、周自后稷封為王者後、子孫據國、至大王王季文王、此固世為諸侯矣、焉得為西伯乎、子思曰吾聞諸子夏。殷王帝乙之時。王季以功。九命作伯。受珪瓚鬯之賜。故文王因之。得專征伐。此以諸侯為伯。猶周召之君為伯也。



    子思年十六適宋、宋大夫樂朔與之言學焉、朔曰尚書虞夏數四篇善也、下此以訖于秦費、效堯舜之言耳、殊不如也、子思答曰事變有極。正自當耳。假令周公堯舜不更時異處。其書同矣。樂朔曰凡書之作。欲以喻民也簡易為上、而乃故作難知之辭、不亦繁乎、子思曰書之意兼復深奧訓詁成義古人所以為典雅也。曰昔魯委巷亦有似君之言者、伋答之曰道為知者傳。茍非其人道不傳矣今君何似之甚也。樂朔不悅而退。曰孺子辱吾、其徒曰魯雖以宋為舊、然世有讎焉、請攻之、遂圍子思、宋君聞之、不待駕而救子思、子思既免、曰文王困於羑里作周易。祖君屈於陳蔡作春秋。吾困於宋可無作乎。於是撰中庸之書四十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