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训·经史法言

    典训·经史法言 (第2/3页)

戒其勿贪求逸乐。



    ③殿本在注首冠以“孔安国曰”。文同。



    ④五土:照《周礼》的说法,“五土”是指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湿五大类土地。



    ⑤此条注文系唐玄宗所加,殿本无。



    ⑥德:《管子·权修》篇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故知“德”者,实指才德之人。



    ⑦素封:《史记正义》谓:不仕之人,自有园田供养之给,其利比于封君。



    ⑧殿本引“颜师古曰”,较此略详。



    ⑨殿本在“千足羊”下有小注,作“韦昭曰:二百五十头”。



    ⑩殿本在此下尚有“百二十斤为石。颜师古曰:大陂养鱼,一岁收千石鱼”。



    安邑:今山西夏县乃安邑镇一带。



    常山:常山郡,汉置,在今河北省,郡治在今元氏县。河、济:二水名。《周礼·职方氏》“兖州,川曰河济”。济水、黄河为山东主要的大川。本句所指地区,包括河北南部之元氏县以南至山东北部。



    陈:今河南淮阳县。夏:今河南禹县。



    卮:徐广曾在他处将“卮”解释作“炯支也,紫赤色也”。



    千户侯:食邑千户的侯爵。



    殿本在此句之下有一小注说:“案《史记》作‘岂所谓素封者耶,非也?’此节取之非原文。”



    还庐树桑:殿本在句下有小注:“颜师古曰:还,绕也。”



    蓏:《说文解字》:“蓏:在木曰果,在地曰蓏。”古书上称瓜类植物的果实为“蓏”。



    殿本在此句下加有小注:“颜师古曰:燎所以为明,火所以为温。燎,力召反。”



    游食:重农派的法家人物,将“舍本事末”之人统称作游食之民。其中包括商贾、技艺(手工业者),以、书、礼、乐求官的人等。



    【译文】



    《尚书·洪范》篇所称“八政”,第一条是“食”。是为了教民勤于农业。人不吃饭便会饿死,食物对于人是一天也离不开的,故作为施教的首要。想要得到食物,便只有勤于农事才可得到。第二条是“货”。是为了求取必要的生活资料。想穿衣服,便只有勤于养蚕织帛,才可得到。



    《无逸》:周公说:“啊,君子在位不应首先谋求个人的享乐,应先体察农事的艰苦,然后再谈个人的逸乐,这样做便会知道农夫们是如何生活了。”农事耕作是农夫们从事的艰苦工作,君子应事先有所了解,再求个人的逸乐,才会知道百姓小民靠什么维持生活。



    《礼记·王制》篇:“一个国家,没有九年的储备,称为‘不足’;没有六年的储备,称为‘危机’;没有三年的储备,那么国家便不能成其为国家了。耕种三年,必须留存一年的口粮;耕种九年,应留存三年的口粮。以三十年计算,储粮充足,即使遇上大早、大水等凶年,百姓们脸上也不会看出有吃野菜的颜色。”



    《孝经·庶人章》:“利用天气四时变化,春天耕种,夏天耘锄,秋天收刈,冬天入仓。分别不同的土地加以使用,分别五土地势高下,因地制宜地进行播种。谨慎言行,节省开支,言行谨慎,便不致蒙受凌辱;节省开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