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垦·耕地

    耕垦·耕地 (第2/3页)

与“结”为一音之转。



    ③桓宽:汉宣帝时人。引文见《盐铁论·轻重第十四》。



    ④廉:窄仄之意。“廉仄”与宽广为反义。



    ⑤埯青:指将青草或绿肥作物,犁翻掩埋土中,即今天所谓“压青”。“埯”同掩。



    ⑥菅茅:草名,有时单称“菅”或“茅”,按《说文》“菅”和“茅”互训,盖一物而二名。“菅茅”,一名苞子草,茎细长可作绳织履,亦可覆盖屋顶,是田间杂草中害稼最甚而难清除者之一。



    ⑦此系《齐民要术·耕田》篇,所引用的《氾胜之书》文。



    ⑧立春正月节,按照《礼记·月令》的说法,“东风解冻”、“阳气渐升”、“阳气达”皆为立春节后的重要物候。地气:指阳气。



    ⑨夏至后九十日:夏至后九十日为秋分八月节。至此时阴阳适中,当秋之半。



    ⑩以此时:指三次“土壤和解”之时,为立春、立夏、秋分。



    黑垆土:《说文》:“垆,黑刚土也。”是一种黏性极强的土壤。这种土壤过湿过干都不易耕,故宜于土壤和解的时候耕,土块方易分解破碎。



    和气:似专指土壤中的阳和之气:此和气在,土壤便“和解”;和气消失,土壤便变得刚强。



    劳:《齐民要术》作“蔺”,是镇压的意思。为的是将松土压实,使弱土变强。



    弱土:原文无“土”字。据《齐民要术》,石校本补。



    踏粪:厩肥的一种积肥方法。这种制肥法的主要特点,即用糠穰等垫圈,令牲畜粪尿践踏于其中,然后逐日收聚堆积,使发酵熟腐。“踏粪”,即指牲畜践踏成粪。



    对于农民来说,垫圈是一桩日常性的工作;但是否要每日“出圈”,则各地习惯有勤懒之不同。



    《种莳直说》:原书已失传,各种书目及艺文志亦不见著录。据石声汉的推测,当系金人统治时黄河下游人的著作。除本书此处引用一条,另外《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也曾引用过一条。



    悬死:即因苗根着生于中空的土块间,悬空而死。干死:苗根生于粗糙的土壤,吸水性能差,故容易干死。



    【译文】



    《齐民要术》:春天耕过的地,应随时摩劳郎到反,古时称“耰”,今称为“劳”。《说文》将“耰”解释为“摩田的器具”,今人亦将“劳”称为“摩”。秋天耕过的地,须待白背时劳摩。春天多风,耕后若不随时摩劳,地土空虚,必容易干燥;秋天田土塌实,耕后随即趁湿摩劳,便会使地土结成硬块。农谚说:“只耕不劳,不如听任泽水自行跑掉。”农谚是说:喜天降时雨,应即行耕劳保墒。桓宽《盐铁论》说:“茂密的林木下面,不会有丰美的青草;大个的土块中间,不会有良好的禾苗。”塌,直辄反,田土湿实之意。暴,音曝,损耗。秋耕,要耕深些;春耕、夏耕,要耕浅一些;犁起土的宽幅要廉仄,要耕一遍劳两遍。犁廉,既可耕得细,牛也不疲劳。劳两遍,使地熟,土壤无块,天旱亦可以保墒。秋耕,以能埯同掩青为最好。等到冬初,将新长出的嫩草压青,其美好与用小豆压青相同。第一遍耕要深,转地要浅。初耕不深,不能使地熟;转耕不浅,容易翻动生土。生长着菅茅的地方,宜将牛羊放入田中去践踏,经过牛羊践踏,草根浮动。七月间翻耕过后,便会死掉。不是七月翻耕的,耕过仍将复生。使地力肥壮的方法,用绿豆压青为最好,小豆和胡麻稍次。皆宜在五六月间冀美懿反,是一种撒播漫种法。种,七八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