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 回报

    758 回报 (第2/3页)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却很快。

    所以这个册子很快就风靡街头,因为人们有需要的,要去赶着做工具啊。

    钦天监施粥三天,就发了三天的册子。

    有喜欢专研的人会拿着册子来问:“都是谁画的?”

    还是那位斯文白净的中年大人来回答:“永安公主。”

    啊!

    这就难怪了。

    除了永安公主,没人这么热心给大家普及这些知识。

    还有人问:“那工具都是谁发明改造的?总不能还是永安公主吧?”

    “这到不是,有三分之一是永安公主,还有三分之一是逸风。”那大人指指低着头给人打粥的青年男子。

    青年男子表情清冷,打粥的时候也不跟人说话。

    人有外冷内热这一说,虽然他打粥不说话,但是他能替百姓做工具,就一定是个好官。

    周围听见的人笑了,朝逸风竖起拇指。

    有人又问了:“永安公主三分之一,逸风三分之一,那还有三分之一是谁造的?”

    那大人有些不好意的拍拍自己的胸口,憨笑道:“正是在下,让大家见笑了。”

    这怎么能是见笑?

    这要感激啊。

    众人纷纷问着大人的名讳:“大人,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您不能做无名英雄啊?请说出您的名字。”

    “是啊,大人您叫什么?我们回去好记在心里。”

    呼声太高,那大人再推脱就是拿乔了,他还是那样带着羞涩有些憨厚的笑:“在下名若山,是姓周的。”

    永安公主也是姓周的。

    是永安公主的亲戚。

    所以这事还是永安公主组织的。

    因为永安公主心中有百姓,所以总是把自己会的东西拿出来跟百姓一起分享。

    一时间腊八人们议论的不是谁家的粥好,都是永安公主的博学多识。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

    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先问的:“我们用这样见多识广博学多闻的永安公主,如果嫁到蒙古去,那这些知识是不是都被带走了?”

    有人就说:“带走的何止是这点东西,永安公主还收了很多徒弟呢。”

    “对,永安公主还请大儒给学子们讲课,可是听道理的可不光是学子们,人家墙都拆了,明白事理的人,总会知道听人讲道理的重要性,那是受益匪浅。”

    原来不知不觉中,永安公主已经为大家做了这么多事。

    都是好事,都是实事。

    不说别的,人们又想起瘟疫之时永安公主的出人出力。

    如果真的远嫁了,再有瘟疫谁来治?

    再有瘟疫谁来挡?

    对,人们又想起来了,抛开别的光环不提,永安公主是个大夫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