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 回报

    758 回报 (第3/3页)

是个脚踏实地,不惧恶名,有真才实学的大夫。

    就看这一点,也不能同意永安公主远嫁。

    人们一开始是私下里舍不得。

    后来逐渐摆在茶楼酒坊中说。

    如果听见有人说要将公主远嫁,甚至会有几个热心人指着那人的鼻子骂:“要嫁你嫁,你不嫁你媳妇嫁,你媳妇不嫁你妹妹嫁,你妹妹不嫁你闺女嫁,你们家都知道蒙古不好,不远嫁,那为什么要逼公主远嫁?”

    “说什么?怕打仗?”

    “如果蒙古人要抢公主,那打就打了。”

    所以舆论渐渐从“不愿意为了一个公主引起战争”,变成了为“保卫公主而战。”

    这可真是不得了,因为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况,明明是一个红颜祸水,怎么老百姓都不恨他了?

    方家人听到了舆论真是又惊又恼。

    方太守不可思议的摇头:“想不到这位公主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咱们之前做的事都白做了。”

    方景隆攥紧了拳头恨恨的说:“错失了杀她的最佳机会,让她成了气候。”

    如果只是为了蒙古人,方君候可能就放弃了,可是不甘心,不甘心啊,她是从什么时候起,这么得民心的?

    民心,那些微不足道的斗升小民。

    不过是几个小小工具。

    怎么就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方君候所有斗志都被激起来了,他将下人拿来的小册子撕得粉碎:“贱民,贱民,我就不信他们能比得过舌灿莲花的读书人?他们不过是玩偶,朝中大元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让他们家破人亡,玩偶终究是抵抗不了操纵玩偶的人的。”

    国子监有一半的学子顶着风雪静坐请愿:“永安公主收买人心操纵舆论不肯为国和亲,红颜祸水祸国殃民,要么和亲要么褫夺封号驱逐出京。”

    如果事情还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那都是小事。

    闹到读书人这里,就是大事了,读书人是干什么?时代的先锋,思想潮流的引领者,国家未来的栋梁。

    他们情愿,如果不准的话,可能会引起上层动乱。

    皇上听了大发雷霆:“一个小小的和亲,为什么会闹的这么大?是不是有什么人在推波助澜?”

    锦衣卫的探子回报:“就算有,人也太多,没法查。”

    皇上道:“没法查就平,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请愿给朕平息了。”

    这个难度有点大啊,怎么对付这些读书人?难道要动用武力?

    锦衣卫前一秒还在惆怅,后一秒就笑逐颜开的来找皇上:“圣上,平息了,那些乱七八糟的请愿平息了。”

    “谁?”

    “怎么会这么快?”

    不光皇上,大刘公公都好惊讶,这次的行动有点过于迅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