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 回家(二)

    第175节 回家(二) (第2/3页)

,“你不是能说会道吗,从明天起你就带些人到各千户所、百户所,告诉老百姓,大统领府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我们所作所为都是他们着想。”

    “大断事放心吧,骗人我最在行,不,讲道理我最在行。”王昉一激动,把实话都说出来。

    李槐现在轻松了,指着张孟存、赵胜、白玉柱和张妙手四人说道:“你们都听清楚了吧,我们有什么事都当着你们的面说,你们愿意来,我们就一起过同甘共苦,不愿意来也行,我们决不强求。”

    “愿为丰州效力!誓死效忠大统领!”张孟存马上就喊口号,他在这儿呆了几个月,地皮已经踩熟,还有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王昉,两人都觉得不停地挖明国的墙角比造反的效果丝毫不差,而且更容易保住小命。

    “做人要知道好歹,丰州把我们当自己人对待,乡亲们都愿意留下。”张妙手还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

    “我们走投无路了,丰州接纳我们就是天大的恩赐,留在关内只能继续造反,不要家的那帮人可以打下去,我们拖家带口的不行,能有个窝安身活命就知足了。”赵胜和白玉柱低语几句后答道。

    李槐点点头,转脸对李榆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了,四卫官员要尽快到位,官制、军制还须祥议,所需牲口、粮食和农具也要预先筹划,秋收一完马上就动手移民。”

    大家又坐下仔细商议,推举巴图为东胜卫指挥使,刘兴祚为兴和卫指挥使、布颜图为丰州卫指挥使,乌尔登宣德卫指挥使,同时调东哨的特日格入大统领府的赞画军务处,李榆还提议王自用为大统领府佥事,张孟存、赵胜为参政,惠登相、张妙手为参议,白玉柱协理大断事刑名狱讼,各卫、各千户所也必须选拔流民中贤能、勇武之人及宽厚长者担任政务、军务及狱讼官员,百户所依旧以公举方式选官,有才能显著者可直接推荐到大统领府录用。

    等最后议完军制、官制和移民所需钱粮,已经是深夜了,鄂尔泰挥手宣布散会,李槐、那木儿拿着笔录下去了,他们俩要熬夜起草文书报给大同的屯田道金声,该干的事必须干,但朝廷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其他人则一脸疲惫地陆续散去。

    云荣走了几步又回来了,小声问李榆:“大统领,察哈尔那边怎么办?哈屯呆在旧上都城不肯回来,非要你去接她,我们现在又因为移民的事和察哈尔很不愉快,这件事有点棘手。”

    “我去一趟旧上都城吧,移民丰州这件事也必须和大汗谈谈,察哈尔对我们太重要了,绝不能因此产生裂痕,顺便把巫浪哈也接回来,李蒙接不回来,我这个当爹的也要看看他。”李榆低下头答道。

    “榆子,察哈尔汗心狠手辣,你别去了,他要把你也扣下,我们就完了。”鄂尔泰立刻劝阻。

    “不用怕,他没这个胆子,我在丰州他还可以苟延残喘,我出了事,他立刻就得完蛋,我带飞虎营去,不会出事的。”李榆摇头答道。

    刘兴祚想了想说道:“我就提前到兴和卫了,特日格和海山也正好在威宁海子,两营精骑加上飞虎营,西哨两个千户所还可以动员一千骑兵,两千五百人足以吓住察哈尔那群乌合之众了。”

    李富贵拍着云荣的肩膀,微笑着说道:“让云荣跟你一起去,察哈尔人靠我们吃饭,我谅察哈尔汗不敢轻举妄动,巫浪哈夫人真是了不起啊,我现在真服了她了。”

    李榆脸一红,不搭话了,乌兰在回蛮汉山的路上讲了巫浪哈的事,巫浪哈已经成了察哈尔大名鼎鼎的人物,她一边在旧上都城守着儿子,一边大做察哈尔人的生意,这边又有马光远的老婆马大嫂配合,中间还有个方咨昆帮着打点货物,察哈尔汗好不容易从明国要点钱回来,转眼就落到她的口袋里,巫浪哈现在是有钱人了,也幸亏有了她,乌兰才能让关内来的几十个孤儿吃饱穿暖。

    两天后,李榆与刘兴祚一起上路了,两人自遵化分手后很久没见面,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事,刘兴祚一直在痛苦中煎熬,李榆很想安慰一下自己的老大哥,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刘兴祚也是只顾快马赶路,始终沉默着一语不发,两人一路无话,夜晚宿营时,刘兴祚独自抱了本书在篝火边默念,李榆悄悄凑到他身边坐下,向那本书瞟一眼——《天主实义》,应该是西教的书。

    “家里人怎么样?”李榆低着头轻声问道。

    “还能怎么样,皇太极恨我入骨,以前兴治在皮岛,他还有所顾忌,现在兴治他们没了,我的母亲、妻儿、兴贤和兄弟们的家眷……”刘兴祚眼圈发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