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诛杀功臣

    第573章 诛杀功臣 (第3/3页)

底,首辅袁继咸等百官也奏请刘钧移驾还朝。不过刘钧还不急着走,朝廷新灭了科尔沁四部,在其地增置了兴安和辽北省。

    朝廷这两年接连拓边,新设置了大量的省。可新开拓的这些边疆,暂时还只是地图上好看而已,帝国唯有加紧向这些地方移民实边,屯兵驻军,才能真正算的上是开疆拓边了。

    刘钧并不希望搞强制式的移民,他更希望能够用更好的政策条件吸引百姓自发的移民前来。为此,他给出了许多优厚的条件,比如朝廷组织移民,为移民们迁移做好前期准备,移民的队伍路线,路上的粮草车马的保障,甚至到了地方后的接应、安置等等,以及后期的开垦落户,这都得朝廷一手包办,不能说一句移民就完了的。

    要想做到这些,以这个时代的条件并不容易,这极为考验官方的组织能力。

    刘钧最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当搞对口移民。

    山东省对口辽北省,河南省对山辽东省,河北省对口漠南、江北省对口燕北,山西对口绥远,陕西对口宁夏,广东对口贵州,江西对口四川,湖北对口云南等等。

    这样相对集中的对口安置,把移民的任务分配下去,两省对接,一个负责迁移护送,一个负责接应安置。

    而且这种移民方式,到时移民都是来自同一地区,有相同的语言,也更容易在新的环境下扎下根来。要不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安置在一起,一来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而且还极容易起地域冲突。

    历史上,台湾的移民就经常爆发这样的冲突,福建人跟广东人打,漳州人跟福州人打,总之就是矛盾不断。

    移民的同时,朝廷还必须驻军,得修路,沿途建兵站、邮驿,城堡。

    这些都将花费大量的钱粮财物和人力物力,不过只要做的好,这将是利在千秋的大功。这能让帝国实实在在的把开拓来的疆域转化为帝国实际的控制领土,为帝国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长期来看,更是好处无穷,耕地增加,矿藏增加。更多的耕地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兵源和人力,还有税收。

    就是从现期来看,移民计划也能带动经济发展。

    现在大汉有两亿多人口,人口已经饱和,现有土地消化不了这么多人口。许多百姓无田可种,又没有多少其它的就业机会,导致贫困恶化。

    而现在的移民计划,大量的百姓移民,他们建设新家园,会需要极多的工商物品,到了新地方,得建新家,得购置农具家具等等。

    这是扩大内需啊,内地的许多穷困百姓移民边疆,得到土地。有了土地他们的生活能自给自足,甚至为朝廷增加税收。而内地没走的百姓,也能减少些压力。

    移民需要很多钱,很多很多钱,不是一百万两百万,也不是一千万两千万,甚至不是一亿两亿就能解决的。如果不花这些钱,那么现在打下的边疆,迟早还是守不住。不花钱移走许多中原百姓去边疆,中原的人口早已经饱和,也养不活这么多百姓,遇到点大的天灾,弄不好就得******。

    不过刘钧舍得花这钱。

    对于国家来说,钱就得花出去。但不能用做享受,历史上的西班牙、荷兰等国,迅速的崛起,可又迅速的没落,为何,因为他们就没有用好这些钱。

    西班牙人开发了美洲新大陆,找到的金矿银矿每年为他们带来无数的金银,可他们从新大陆运回这些金银后,并没有发展自己的工商制造业,反而仅仅是简单的向全欧洲甚至全世界购买商品。

    最终,除了使得自己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外,就是不断的向各国提供财富,最终沉于享乐的西班牙在美洲的白银产量减少后,也就马上衰弱了下来。

    相反,英法等国却在与西班牙的出口贸易中吸纳了大批的财富,同时累积了实力,提升了技术,最终一举反超了西班牙。

    刘钧觉得西班牙就是前车之鉴。

    不过看着自己的移民计划表,看着上面那一笔笔庞大的支出预算,刘钧也忍不住有些咋舌,估计自己这个旨意一下,到时就会有许多官员要骂自己肆意挥霍,劳民伤财瞎折腾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