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 抱歉,我得提速了

    第九百七十一章 抱歉,我得提速了 (第2/3页)

茬了,这种体力消耗对您来说确实不算什么。不像是千叶真昔,纯粹在作死了。”

    “千叶真昔也不能说作死,他是一个罕见的学术保守主义者,也就是说他对于古代奉行的一些原则会不遗余力的贯彻。古代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体力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千叶真昔虽然不会武功,但是我观察过他体质,堪比一个初级运动员。显然他这些年一直在坚持运动,更别说圣樱山是他从小就玩耍的地方。显然,他是有信心的。”

    “这样啊。”听了王庸解释,一众记者恍然大悟。

    而旁边跟随的组委会工作人员,立马悄悄将王庸的这段分析传达给组委会。

    组委会顿觉有理,依葫芦画瓢,又传达给了现场观众。

    本来满满忧色的东洋民众,顿时放下心来。

    改口称赞起千叶真昔的数十年如一日的坚韧品格来。

    如果让他们得知这个分析是王庸给出的,不知道多少东洋人会气得跳脚。

    山上。

    提速后的千叶真昔已经将王庸远远甩在身后,领先三题。

    而王庸这边也说了要开始提速,可还没来得及提,就遇见了一道颇费时间的题目。

    “八股文——不以规矩”。

    题卡上的字数很少,可是需要的答案字数却是成百上千倍不止。

    很显然,这是一道要求答题者以八股文的形式论述“不以规矩”这四个字的。

    不以规矩四个字出自《孟子》:“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意思是: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那般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无法治理好天下。

    这本是一个简单的考题,可以阐述出来的内容也很多。

    但是坏就坏在八股文这三个字上。

    众所周知八股文是明朝时候兴起的一种文体,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

    就跟现在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一样,只是规定更为严格,起承转合丝毫不能出错。

    这是一种被广为诟病的文体,可也并非一无可取之处。这种文体其实只是一种写文的推荐格式,照着此格式去写,会流畅许多。创立之初本没有错,错就错在后世将其规定为了必须文体,所有考生必须使用这种格式去写,束缚了人们思想。

    王庸运气也是不好,偏偏抽到了这么一道考题。

    这种题目却是没有投机取巧的余地,必须严格按照八股文的格式一段段写出来,上千个字写完,估计千叶真昔早就到达六合目了。

    华夏记者看到王庸抽到的这个题目,也是心里哀叹一声。

    要不是千叶真昔的人品值得信任,华夏记者真要怀疑是千叶真昔做了手脚。

    再看王庸,却是一言不发直接刷刷刷写了起来。

    一边写,王庸还没忘记讲解:“这道题目是八股文,必须严格按照八股的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